500千伏金海湖項目 電力青年的成長快車道
11月5日,貴州省投資規模最大的 500 千伏金海湖輸變電工程在畢節市七星關區八寨鎮正式啟動投運。這座畢節市首座 500 千伏智能變電站,不僅將為 200 萬戶家庭提供穩定可靠的全年用電保障,更織密了黔西北地區電力骨干網,為 “黔電送粵” 清潔能源外送通道打通了關鍵節點。從理論圖知道實戰調試,公司調試研究院青年員工用自己的專業與汗水,為貴州電網“超級工程”的順利投運保駕護航,寫下了屬于他們的青春足跡。
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
“在學校實驗室里,我們接觸的都是模型和小型設備,第一次站在500千伏GIS設備前,看著綿延數十米的銀色管道,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電網的‘主動脈’。”新員工陳林豪回憶起第一次參與現場調試時的情景。對他們而言,金海湖變電站不僅是一個建設項目,更是一個巨大的實踐課堂。
“記得第一次參與220千伏CT回路一次升流測試時,我的手都在發抖。”新員工趙泊鈞笑著說,“雷師傅拍拍我的肩膀說,‘別緊張,調試工作就像醫生看病,要膽大心細,每一個數據都是診斷設備健康的依據’。”
在調試中錘煉真功夫
500 千伏智能變電站的調試工作,堪稱電力工程領域的 “精細活”—— 技術標準嚴苛、安全責任重大。為啃下這塊 “硬骨頭”,貴州送變電試驗研究院精選青年技術骨干組建專業調試隊伍,同步成立 “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以老帶新,對站內的主要設備進行逐項調試。
“調試工作考驗的不僅是技術,更是責任與擔當,就像設備的‘全身體檢’,任何細微的異常都不能放過。”班長指著正在進行的35千伏一次升流試驗說。
從最簡單的絕緣電阻測試,到復雜的保護裝置整組試驗;從常規的開關設備機械特性調試,到故障錄波器的分析判斷......在老師傅的悉心指導下,青年員工逐漸掌握了各種調試技能,有時候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數據,加班到深夜也要重新測試。
調試工作并非一帆風順。在一次保護裝置聯動試驗中,遇到了線路保護與斷路器之間的配合始終存在毫秒級的偏差的棘手問題。“就是這幾十毫秒的差距,可能在故障發生時導致保護不能正確動作。”技術負責人徐世霖解釋道。
最終,他們組織反復檢查回路、測試裝置,最后發現是一個參數設置問題。參與問題解決全過程的新員工劉小波感慨道:“這次經歷讓我明白,調試工作需要的不僅是按部就班地執行試驗方案,更要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參與者到貢獻者
夜幕降臨,金海湖變電站的燈光亮起,猶如黔西北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些年輕的調試人員仍在設備間穿梭,進行著最后的校驗工作。隨著調試工作的深入,新員工們逐漸從輔助角色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開始獨立負責某些單元的調試工作,參與編寫調試報告,提出改進建議,這種成長是實實在在的。
隨著金海湖輸變電工程的正式投運,“烏撒變-金海湖變- 奢香變” 的能源輸送大通道全面貫通。這條綠色能源動脈,不僅為畢節地區清潔能源消納提供了堅實支撐,更讓黔西北地區的電力供應能力實現質的飛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而對于貴州送變電公司的青年員工們來說,這段攻堅歲月更是一段珍貴的成長旅程。從圖紙解讀到現場實操,從協同配合到獨立攻堅,他們在一線實戰中褪去青澀、練就硬功,一條屬于電力青年的成長快車道已然鋪就。
未來,這群扎根一線的年輕人,將繼續以變電站為課堂、以設備為教材,用專業與堅守守護這條綠色能源動脈的安全穩定運行,在服務貴州電力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書寫屬于青年一代的奮進篇章!(趙泊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