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人大代表顧亞堅守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嘎小學——
“云上”講臺 呵護花開
海嘎村位于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海拔2360米,被稱作“貴州最高海拔村寨”“與天空最近的地方”,海嘎小學坐落于此,“云上學校”也因此而得名。而省人大代表、80后教師顧亞已在這里堅守了11年。
顧亞曾獲“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貴州省先進個人”等榮譽,11年來,他扎根鄉村講臺,用心用情呵護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讓他們都閃閃發光。

顧亞帶領孩子們踏青。
“如果我們走了,就把孩子背到我家去”
“倍感榮耀!”
只要回想起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時的情景,顧亞仍然難掩激動之情。
今年是特崗計劃實施20年,我和其他的同事一道,便想著以寫信的方式,向總書記匯報我們在鄉村教育一線工作的情況和體會。
沒想到,總書記不僅回信勉勵我們,還送來節日的祝福和問候,提出了殷切希望。
顧亞說:“在收到總書記回信的那一刻,更堅定了自己牢記初心使命、扎根鄉村教書育人的決心。”
顧亞記得,當初來學校時,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學校只有1名老師、14名學生;從學前班到小學三年級,輪流換著課本上課;甚至海嘎小學瀕臨拆除,孩子們以后上學每天都要多走10多公里山路。
“山里孩子不能沒有讀書的地方。”“我們要辦‘完小’,開學孩子就能入學。”于是,顧亞在鄭龍校長的帶領下,挨家挨戶進行動員。
“就近入學是好事,但就怕你們堅持不住喲?”家長們說出了心里話。
“如果我們走了,就把孩子背到我家去。”面對家長們的擔憂,鄭龍和顧亞堅定地承諾。
承諾需要用行動來證明。3年前,顧亞說服了妻子,也來到海嘎村海嘎幼兒園,當上了一名臨聘幼師,他的三個小孩,也成了海嘎小學的學生。
承諾也換來了累累碩果:2016年9月,60多名學生,有了四年級;2018年,90多名學生,有了五、六年級;2025年,110多名學生,有14名老師……

顧亞與鄭龍校長和孩子們在草坪上彈琴互動。
“我不僅要教課本上的知識,更要讓孩子們找到心里的光”
讀大學時,顧亞學習的是小學音樂教育專業,他曾經有一個“搖滾夢”,也組建過樂隊。
來到海嘎小學,顧亞主要從事音樂教學。他發現,這里的孩子不敢跟別人講話,不敢上臺,缺乏自信。
有一次,顧亞在學校宿舍彈吉他時,突然看到很多孩子好奇地趴在窗臺上觀看,顧亞暗下決心:“我不僅要教課本上的知識,更要幫孩子們找到心里的光。”
2017年,學校收到了第一批樂器捐贈。此后,尤克里里、手鼓、吉他、架子鼓和貝斯陸續齊全。2018年,第一支學生樂隊“遇”組建起來。
“顧老師,學吉他有什么用嗎?莫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剛開始,有些家長曾這樣質疑。
面對質疑,顧亞用實際行動作出了最好的回答:音樂課上,他用吉他伴奏,教孩子們唱歌;課外時間,他和孩子們圍坐在操場上,大聲歌唱,孩子們也慢慢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真正讓家長消除誤解的,是2020年8月的那場“海嘎少年的夏天”線上演唱會,吸引了近160萬網友觀看。有人說他們的聲音是“最純粹的天籟”,也有人說他們擁有“翻山越嶺的勇氣”。
“沒想到,我的孩子站在舞臺上,能這么自信地歌唱!”之前曾一度質疑的家長如此感嘆。
從“遇”到今天的“海嘎少年”,海嘎小學已成立13支樂隊。顧亞介紹,一屆屆學生,從初入樂隊時的低頭躲閃,到站上舞臺后的落落大方,躍動的不只是音符,更是自信與陽光。

顧亞帶領孩子們開展樂器訓練。
“我要認真履職,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期盼”
“成為一名省人大代表,對我而言,既是沉甸甸的責任,又是無比光榮的使命。”顧亞說。
顧亞深知,人大代表要時刻關注民生福祉,傾聽群眾呼聲和訴求,真正做到“認真履職,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期盼”。
去年暑假,顧亞發現樂隊的鼓手小董幾天都沒有來練習,于是就到她家里了解情況。
“愁啊,忙著養蜜蜂,100多斤蜂蜜滯銷。”顧亞得知情況后,迅速發動身邊的朋友,僅用3個星期的時間,便以200元每斤的價格,將滯銷的蜂蜜全部銷售出去。
針對留守兒童較多的實際,為解決孩子們周末到學校學習后吃午飯的難題,顧亞還擔起了給孩子們義務做飯的責任。
顧亞通過平時的調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關于推進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去年省人代會期間,顧亞從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方面,提出了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師資力量的建議,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關注。今年省人代會期間,他提出了關于改善貴州偏遠高海拔鄉村學校冬季取暖問題的建議,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
履職有回應、見成效,更加堅定了顧亞履職的信心。他表示,將繼續提升履職能力,用心用情呵護引導孩子們健康成長,積極建言獻策,奮力書寫新時代人大代表的履職答卷。(圖/文 田勝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