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盤州:小村莊拿了個國家獎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貴州省盤州市麻郎垤村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盤州市麻郎垤村。
近年來,盤州市麻郎垤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遵循為基準,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鄉村正能量,推動文明鄉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民族文化、生態環境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特別是其文明和諧的鄉風民風成為全國文明村建設的典范。
麻郎垤村是一個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純彝族村寨,走進村子,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庭院道路干凈整潔,宣傳文明舉止、民族團結進步和敬老孝老的標語、宣傳彩繪等隨處可見,處處彰顯著文明的新風尚。
近年來,麻郎垤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陣地,構建了多元化的文明治理體系。圍繞鄉風文明主線,優化了基礎設施、保護了生態環境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建成980平方米的活動室和3600平方米的村級文化廣場,完善了文化舞臺、民俗文化集散中心等設施,為村民提供文化學習和休閑場所。積極落實“兩山”理念,森林覆蓋率達到81%左右,并投入資金修建河堤壩,實施河道清理和河岸綠化工程,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形成了花園景觀式的村寨,極大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促進了文明鄉風的發展。
盤州市麻郎垤村。
“活動場地周圍綠化也非常好,各樣設施也非常齊全,現在我們住在里面非常舒服?!贝迕窳鹄χf。
依托村民公約和“紅白理事會”,麻郎垤村解決了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群眾從最初的“幾千年的民風習俗不能變”到認可并積極支持新規定,有效推進了移風易俗工作,每年紅白喜事節約經濟約10萬元以上。結合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麻郎垤村組建了“民漢雙語”及民族文藝宣傳隊,將“土味”與“原味”融合,開展理論宣講、政策解讀、科普知識、農業技術、法律法規、道德文化傳播和環境衛生保護等工作,并大力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助力村民創業就業,形成了“鄰里互助、共建共享”的文明風尚。
盤州市麻郎垤村。
村民柳琨麗說:“我們麻郎垤村紅白理事會還是起到很大作用,我們村亂辦酒席這些都沒有,還有高價彩禮這些也沒有,還有移風易俗非常好,我們村民都很文明,鄰里都很和諧?!?/p>
同時,麻郎垤村積極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每年組織開展“麻郎垤民族文化藝術節”“彝族火把節”“情滿彝鄉”山歌大賽等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尤其是由央視出品的紀錄片《鄉土》《美麗中國鄉村行》到村拍攝,充分激發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村民還通過農家樂、農家旅館、彝族水粄酒、刺繡服飾等手工藝品加工和發展刺梨、核桃等產業拓寬收入渠道,繪就了產業興旺、鄉風文明的新畫卷。
盤州市麻郎垤村。
“接下來,我們以全國文明村為起點,繼續做好標桿示范引領作用,帶頭講文明、樹新風,繼續抓好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為鄉村振興提供基礎保障,同時繼續挖掘、傳承、彰顯民族文化,做大做強麻郎垤村文化產業發展和農文旅項目建設,為早日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和美鄉村而努力奮斗。”麻郎垤村黨支部書記余二龍介紹。(圖/文 吳加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