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銀水村:“五個一工程”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近年來,仁懷市高大坪鎮銀水村堅持黨建聚勢賦能,圍繞“事事有回音·人人都滿意”黨建品牌撬動基層治理,有效實現村級產業從“一枝獨秀”到“春色滿園”,鄉風文明從“要我做”變“我要做”,社會治理從“要我管”到“我要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五個一工程”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一條富民路徑興產業促發展
農旅融合。
銀水村全力推動文旅、農旅、酒旅融合發展,堅持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中”,充分發揮黨員農技人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立足“稻+油+N”產業模式,實行“水稻+油菜”“高粱+蔬菜”輪作經濟,成功實現“一田多收,四季多得”。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引進僑福陽明威士忌酒旅融合一體化項目,實現酒旅、農旅融合發展無縫對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打造特色示范區573畝,建成高標準農田2300畝,成功培育鄉見銀水生態大米、鄉見銀水菜籽油等地方特色農業品牌。
一套工作方法優服務強治理
科技特派員到銀水村指導油菜管護。
創新實行“123”工作法,優化村級事項辦理。組建覆蓋20個村民組的強組興村1支工作隊,168名干部深入村組;建立“問題處理”和“隊伍調度”2個閉環機制,干部力量下沉,定期走訪、收集、上報和解決問題,形成“組村鎮市”四級聯動,確保民有所呼政有所應;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群眾回訪”3個辦事制度,形成“組的問題現場辦、村的問題三天辦、鎮的問題一周辦”辦理格局,實現在村民組里“找得到人、辦得成事”。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組、難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一支人才隊伍強基礎添活力
三類勞動力培訓。
以“百企興百村”工作為抓手,采取“黨建共建、產業共謀、實踐共學”方式整合鎮村培養資源、村企實踐資源,不斷加強村級后備人才、農村領軍人才、農村實用技能人才培訓,持續實施“雙培養”工程,以“選、育、管、用”四項措施為抓手,完善一幫帶、一談心、一家訪、一評比“四個一”幫帶培養機制,建立鎮村兩級幫帶臺賬,由帶村領導、村支書一對一開展培養。2024年銀水村培育市級領軍人才1名、村級后備力量5名,組織村干部學歷提升4名,積極發展農村優秀青年黨員,著力打造出一支政治強、本能硬、善領路的村級帶頭人隊伍。
一種帶農機制強經濟促增收
銀水村開心農場草莓。
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不斷完善“支部+公司+合作社+村民”聯農帶農機制,實行返租倒包,群眾保底分紅增加收益。按照“村事共商、發展共議、資源共享”的方式,探索村企合作、集體土地入市、集體資產盤活,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2年至2024年,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增長175%。立足壩區特色產業,引進返鄉創業人才,打造康養度假新去處,探索出一條“春季踏青賞花、夏季休閑避暑、秋季采摘體驗、冬季研學實踐”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一個示范樣板靚生態美村居
在銀水村文化廣場,仁懷市文聯開展“書法進萬家”活動。
堅持以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為抓手,因地制宜完成鄉村振興及村莊規劃,圍繞“環境美、生態美、生活美、鄉風美”持續提升“金山銀水”特色生態,建設“小茶園、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家居庭院,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康養、鄉愁體驗地。積極打造群眾文化廣場、黨員群眾活動中心、村室圖書閱覽室,大力實施基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環境綠化等項目,建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魅力鄉村。(文/圖 余曉琴、李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