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黃板鎮:沃野織錦繡 百花齊放產業興
黃板鎮地處松桃苗族自治縣東北部,面積118.2平方公里,轄2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2個村民組,共6914戶31,685人。年均16.1℃的溫潤氣候滋養著這片土地,49%的森林覆蓋率暈染出層層綠意,獨特的山地肌理孕育出多元農業的沃土。當自然的韻律在梯田林海間流淌,一幅產業與生態和諧共生的振興畫卷,正于綠水青山間徐徐鋪展。
傳統作物“固根基” 穩定增收添底氣
行走黃板,28個村莊的房前屋后、坡坎溝沿,處處生機盎然。該鎮緊跟全縣產業發展布局,始終以“黨建紅”引領“產業綠”,著力實施“訂單式”種植,千畝辣椒垂枝似火,串起豐收的喜悅;兩千余畝花生綠浪翻涌,飽滿莢果積蓄甘甜,從育到收提供全程服務,既提產量更優品質,為農戶打通了“種得出、賣得掉”的產銷通道。
在筑牢傳統產業根基的同時,黃板鎮還深挖山地特色產業潛力。曾零星散落的高粱,如今在種植大戶帶動下,400畝連片種植地在山間鋪展,沉甸甸的穗頭低垂,如大地醞釀的瓊漿,聚成金色海洋,不僅為黃板產業圖譜增添堅實底氣與鮮明特色,更拓寬了百姓的就業路。
山地新產“土生金” 產業轉型添活力
黃板人深知,固守舊規難迎春色滿園,當低效的傳統作物徘徊不前,變革的智慧便如清泉般涌動了起來。今年,該鎮立足山地特質,前瞻布局高效農業,引進了市場前景廣闊的中藥材白術及先進的種植技術,土地流轉的活水漫過田壟,500畝白術幼苗在此列隊扎了根,為山地注入了嶄新的生機,也捎來了名貴中藥材的清苦香氣。
從土地流轉整合到良種技術落地,再到銷路對接搭橋,每一步都精準發力,村民既享流轉收益,又能在基地務工學技,這是產業升級的注腳,更是群眾攥在手中的增收密碼,讓土地生出了新價值。
與此同時,500畝藍莓園也煥發蓬勃生機,鮮果采摘與果干、果汁、果酒等精深加工產品齊頭并進,循著線上線下渠道銷往省內外各地,總產值超110萬元。產業鏈在延伸中迸發新動能,農旅融合的實踐讓土地既生綠意,也結“金果”。
多元產業“齊綻放” 鄉村振興添動能
黃板鎮的振興長卷,遠不止于阡陌縱橫的種植業。當山風拂過草木,飄來的除了特色作物扎根沃土、生長豐收的氣息,更有蜂群攜來的甜意,那是自然的饋贈,亦是黃板人深耕山地的回響。
2023年,黃板鎮以招商為筆,開拓產業新局,成功引進湖南常德珍珠蚌養殖大戶,昔日200余畝山塘化身“珍珠港”。據了解,珍珠蚌養殖基地不僅養殖珍珠蚌,還科學配套養殖淡水魚和蛋鴨,有效提升產業的經濟效益,年收入突破300萬元,撬動了高端養殖業轉型,一池碧水映照出產業升級的粼粼波光。
近年來,黃板鎮還大力發展“牛”產業,著力壯大“牛”經濟。目前,全鎮肉牛存欄量近2000頭,產業版圖清晰鋪展:已建成400頭以上規模的現代化“牛超市”1個、2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5家、1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11家、50頭以下“家庭式”肉牛養殖場45個,共同織就了黃板特色養殖的堅實網絡,為鄉村振興增添了“牛”勁。
從傳統種植到特色養殖,從單一生產到鏈條延伸,產業根系在多樣化發展中越扎越深,既撐起全鎮振興的骨架,更串起村民增收的脈絡,帶動5000余人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未來,黃板鎮將繼續立足區位優勢,以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主導,深耕“一主三副+短效產業”模式,擦亮“產業強鎮”名片,推動傳統農業向綠色高附加值華麗轉身,續寫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新篇章。(圖/文 陳薇、戴剛)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