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業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知行鄉韻”實踐隊:青春賦能鄉村 實踐繪就振興

近日,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深入踐行青年責任擔當,貴州農業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知行鄉韻”實踐隊,滿懷熱忱奔赴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白果村,開展了為期九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躬身力行,扮靚鄉村新容顏
“清淤除障”保暢通。7月11日上午,針對連日降雨導致村道淤泥堆積問題,隊員們擼起袖子,揮動鐵鍬掃帚,對主要村道及公共區域進行了徹底清理。有效改善了村民出行環境,保障了道路安全暢通,以實際行動擦亮鄉村“面子”。
“清泉潤心”護健康。關注村民飲水安全,對村內公共水井進行了深度清潔。7月4日,隊員們細心清除井壁青苔、打撈雜物、沖洗井臺,并對周邊環境進行整理。一口口煥然一新的水井,流淌著甘泉,也流淌著隊員們服務民生的真情實意。
活動現場。
“凈美家園”齊動手。7月5日上午,隊員們積極參與“兩清兩改兩治理”人居環境提升行動。隊員們攜帶工具,沿村主干道、房前屋后、衛生死角,認真清理散落垃圾、塑料廢棄物等,分類收集處理。7月7日上午,協助清理拆除危舊房屋遺留的建筑垃圾,助力村容村貌提檔升級,為打造整潔宜居的美麗鄉村貢獻力量。
“愛心傳遞”暖人心。7月6日下午,隊員們積極參與銅仁市煙草局向白果村捐贈物資的搬運工作。此外,7月7日下午深入走訪慰問了5戶貧困家庭,送去慰問品,傾聽他們的心聲與困難,傳遞社會關愛與溫暖。
情系桑梓,共筑安全連心橋
“反詐盾牌”護錢袋。針對農村地區電信網絡詐騙高發態勢,7月6日上午,隊員們走上街頭,深入農戶,開展“面對面、心貼心”的反詐宣傳活動。通過發放精心制作的宣傳單頁、現場講解常見詐騙套路、普及反詐知識,提升村民尤其是留守老人的識騙防騙能力,筑牢鄉村安全防線。
活動現場。
政策宣傳暖人心,助力鄉村育人才。7月12日,銅仁市玉屏縣白果村聯合貴州農業職業學院信息工程系“知行鄉韻”實踐團,在白果村文化廣場開展“資助政策進萬家·護航學子逐夢路”主題宣傳活動。實踐團通過政策解讀、材料指導、一對一咨詢及走村入戶嘮家常等形式,向村民介紹國家與學校的資助體系,涵蓋從國家獎、助、貸、免,到學校多元幫扶及社會愛心助力等覆蓋學業全周期的政策,解答了家長們關心的獎勵申請、綠色通道等問題,并留下宣傳頁與聯系方式方便后續咨詢。
“數字鴻溝”巧搭橋。7月10日上午,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對數字化建設的要求,實踐隊發揮專業優勢,為村委會及村內小微組織提供技術支持。包括:優化現有辦公軟件使用流程,提升文檔處理效率;檢修維護辦公電腦、打印機等設備,解決日常使用故障。7月9日下午,組織同學們及有興趣的村民學習基礎的“水晶頭”網線制作與連接方法,提升網絡自主維護能力。這些“小而實”的服務,有效提升了村級組織的數字化辦公水平。
薪火相傳,厚植文化鄉土情
“篝火映初心”民俗體驗。7月6日晚上,熱情參與白果村舉辦的民俗文化篝火晚會。隊員們與村民手拉手,圍著熊熊篝火載歌載舞,學習地方民歌,沉浸式體驗當地獨特的民俗風情。這不僅加深了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更促進了與村民的情感交融。
“紅色基因”永傳承。7月5日下午,組織參觀玉屏侗族自治縣田沖村紅色文化研學教育基地。通過聆聽革命故事、瞻仰歷史文物、重溫入團誓詞,隊員們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崇高理想與奮斗精神,汲取奮進力量,堅定了將青春奉獻祖國鄉村建設的信念。
活動現場。
“餃子飄香”情意濃。7月11日下午,組織了一場“共包團圓餃”活動。隊員們與村民一起調餡、包餃子,歡聲笑語充滿整個空間。熱氣騰騰的餃子出鍋,大家圍坐共享,其樂融融。這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心與心的貼近,濃濃鄉情在指尖傳遞。
智匯鄉村,點燃產業新引擎
“數字鄉村”需求深調研。7月9日上午,圍繞“鄉村振興數字化需求”主題,設計調研問卷,分組入戶開展深度訪談。隊員們走家串戶,與村民深入交流,細致了解白果村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農業應用、電子商務發展、數字化治理、村民數字素養等方面的現狀、痛點及期望。
活動現場。
“特色產業”協同賦能行。7月8日,深入白茶種植基地和羊肚菌種植大棚,實地了解種植技術、生產流程、經營模式及面臨的困難。7月10日下午,隊員們結合調研所學,嘗試為特色產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如利用新媒體技能為產品拍攝宣傳素材、構思品牌故事;探討如何利用電商培訓成果拓展線上銷路;思考如何利用數字化工具優化生產管理和溯源體系等,初步探索“高校智力+地方特色”的協同發展路徑。(圖/文 劉美琴、左尚琴、馬金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