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亞魯王史詩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貴州安順學院成功舉辦
近日,第三屆亞魯王史詩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貴州安順學院順利召開。本次亞魯王史詩文化學術研討會由安順學院與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文學人類學研究分會聯合主辦,安順學院人文學院、貴州省高校鄉村振興研究中心承辦,安順市社科聯、紫云自治縣亞魯王文化研究中心協辦。研討會通過實地考察、主旨發言、平行研討等形式,圍繞亞魯王史詩文化的傳承與研究,開展交流與研討。

合影留念。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了諸多特邀嘉賓,包括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安順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胡吉宏等。同時,匯聚了來自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國內專家學者,以及安順學院的相關人員,他們在各自領域有著深厚的研究積累,為研討會的順利開展和深入研討提供了有力支撐。

開幕式現場。
7月22日,開幕式由安順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杜志明主持,安順學院黨委書記程緒權,四川大學文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文學人類學分會榮譽理事長徐新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毛巧暉,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先后致辭,強調了亞魯王史詩作為民族文化瑰寶的研究價值。

主旨發言環節。
學術研討內容豐富多元。主旨發言環節,專家學者各有洞見,如羅慶春探討“支格阿魯”研究國際化,楊煦生思考“史詩”與 “史”的文化共同體建構路徑,徐新建闡釋“亞魯王”的世界意義,邢海燕則聚焦文化的數字延續,從數字技術應用角度為史詩傳承提供了新視角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毛巧暉致辭。
平行研討會圍繞三大主題展開。“史詩文化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建研究”專場,學者從心理學、語言學等角度解讀,如楊珂的《亞魯王》心理學解讀、謝關艷的語言學譯注。“史詩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研究”專場,聚焦數智化賦能等議題,左振廷分析數智化挑戰與策略,高森遠探討傳承人發展問題,紫云自治縣亞魯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仕芬則結合實踐,分享了《新時代背景下亞魯王史詩傳承與保護的探索》。“史詩文化與文旅融合發展研究”專場,關注文化資源轉化,楊勝先提出文旅融合路徑,張丹分享康養產業與旅游融合實踐。

研討會現場。
7月23日實地考察環節,參會者前往紫云自治縣巴啷苗寨,沉浸式感受亞魯王史詩文化的活態傳承。現場,當地東郎(史詩傳承人)身著傳統服飾,用苗語深情唱誦《亞魯王》史詩片段,古樸悠揚的曲調再現了苗族先民的遷徙歷程與英雄故事。蒙正苗族后裔還展演了“射日”傳統儀式,以象征性動作演繹民族傳說中先民征服自然的壯舉,展現了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此外,村民們跳起了原生態的“遷徙舞”,通過隊形變換與肢體語言,生動還原了夜郎王室后裔避禍遷徙的歷史場景,讓學者們直觀感受到史詩文化在民間的生命力。

合影留念。
此次研討會深化了對亞魯王史詩文化內涵的認知,為其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推動了民族文化研究與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結合,彰顯了學術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價值。(圖/文 楊冬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