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氣象學會向全國游客發布康養和避暑旅游線路

入夏以來,全國持續經受高溫“烤”驗,大量游客涌入貴州避暑。8月1日,貴州省氣象學會針對當地獨特氣候優勢,正式發布貴州夏季氣候康養與避暑旅游線路。
黔中涼韻。貴州省氣象學會提供
數據顯示,今年入夏以來全國平均氣溫達25.2℃,較常年偏高1.2℃,中東部及新疆等地高溫日數超15天。7月2日國家層面首次發布“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而同期貴州涼爽體感與全國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我國避暑、康養的“清涼高地”。
立體氣候造就三大避暑帶。貴州省氣候中心主任汪超指出,貴州高原山地地形塑造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奇觀。全省自西向東形成階梯式溫度帶:西部威寧、盤州等高海拔清涼帶(均溫<20℃)宛如天然冰柜,適宜畏熱人群避暑;中部貴陽、安順等中海拔涼爽帶(20-24℃)終年無高溫,青巖古鎮、黃果樹瀑布等景區盡享山水之樂。
黔南涼途。貴州省氣象學會提供
東部銅仁、荔波等低海拔溫涼帶(<28℃)因植被調節,體感溫度較同緯度平原低3-5℃,成為耐熱型游客的優選。這種垂直差異化的氣候格局,使貴州成為全國罕見的全域避暑勝地。
七大氣候要素構成康養體系。貴州省氣象局研究發現,全省清涼優勢源于七大核心氣候要素的科學配比。爽氣溫,貴州夏季均溫23-25℃,全省75%區域契合世衛組織18-24℃黃金體感區間,貴陽等地較同緯度低6-8℃;宜濕度,年均相對濕度75-84%,“夜雨晝晴”模式(75%降水在夜間)保障日間出行舒適度;
夏季送微風,1.6米/秒平均風速形成天然風幕系統,既促進散熱又無風擾;適氣壓,600-2000米海拔完美匹配人體生理需求,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降低23%;柔日光,云量覆蓋率達80%,散射輻射占比56-68%,紫外線強度僅為平原地區的1/3;凈空氣,年空氣優良率95%以上,216個雨日持續凈化空氣;高負氧,63.3%森林覆蓋率孕育“空氣維生素”,梵凈山等核心區負氧離子濃度超3萬個/cm3,達療養級標準。
黔北涼脊。貴州省氣象學會監制
氣候舒適度領跑全國。監測顯示,近五年,貴州年舒適期長達8個月以上,全省平均人體舒適日數235天。黔西南南部以278天摘得“舒適之冠”,省會貴陽6-9月全月舒適期居全國省會首位。
針對8月全國持續高溫的預測(華中、華東等地將現高溫熱浪),貴州預計平均氣溫24.8℃,畢節西部、六盤水西部將形成均溫<20℃的“天然空調區”,游客可在盛夏體驗初秋般的涼爽。獨特的“局部有熱、全域皆涼”微氣候網絡,支持游客隨時切換避暑空間。
深度避暑路線。貴州省氣象學會提供
三條主題路線激活清涼經濟。為精準對接避暑旅游需求,貴州省氣象局創新設計氣候主題避暑路線,黔中涼韻環線(貴陽-織金洞-烏蒙草原-黃果樹),可穿越中西部核心避暑帶,20-25℃氣溫中探秘喀斯特奇觀,盡覽溶洞、草甸、瀑布立體畫卷;黔南涼途秘境線(荔波小七孔-榕江村超-雷山苗寨),可沿22-28℃清涼畫廊,體驗世界自然遺產與民族風情碰撞,白天探森林瀑布,夜晚觀足球狂歡;黔北涼脊史韻線(遵義會址-梵凈山-鎮遠古鎮),能在云霧繚繞的20-26℃環境中,追尋紅色足跡,感受“梵天凈土”的治愈之力。
“立體氣候織清涼,縣縣皆能避暑爽;個性感知尋佳境,必有一域宜康養。”汪超表示,17.6萬平方公里的多彩貴州,正推動氣候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
隨著避暑旅游與康養深度融合,貴州將為全國游客打造“按需選氣候”的個性化體驗,助力“山地公園省”向世界級旅游目的地邁進。(張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