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經營驅動化工企業綠色轉型
在“雙碳”戰略引領產業變革的時代浪潮下,傳統化工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綠色蛻變。貴州紅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星發展”),這家深耕無機化合物領域二十余載的化工行業領軍者,憑借前瞻性的戰略眼光和扎實的合規實踐,成功將傳統化工行業的“線性模式”(開采-生產-廢棄)轉變為“循環模式”,不僅最大限度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更將“環境壓力”轉化為驅動增長的“綠色動能”,樹立了傳統化工向“綠色化工”轉型升級的鮮活典范。
技術創新:驅動綠色轉型的硬核引擎
“我們是化工企業,主要生產工藝、裝置和中間產品都有一定危險性,且部分子公司處于長江中游支流等生態敏感區域,因此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等方面,我們一直以更高、更嚴格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紅星發展董事長張海軍介紹,2024年,公司斥資約一億元,在安順市率先打造“無廢企業”,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將碳管理納入戰略規劃,構建起涵蓋碳排放核算報告、核查等環節的內部碳管理體系,確保每一步行動都清晰透明、數據堅實。
如今,在紅星發展的生產一線,環保智能監測預警系統24小時緊盯廢氣排放口、污水管網等關鍵節點,數據實時直通生態環境部門監管平臺,異常情況響應快至15分鐘內。這背后,是公司對“三廢”治理的嚴苛自律:2024年,其最大廢氣排放口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濃度值分別為181毫克/立方米、118毫克/立方米,遠低于國標要求的400毫克/立方米、200毫克/立方米。
公司還與生態環境部固管中心、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三廢”綜合治理新路徑,成功將昔日棘手的鋇渣變廢為寶,經無害化處理后作為建材原料。
在紅星發展的車間里,節能降碳的實踐同樣熱火朝天:淘汰石灰窯,外購液體二氧化碳替代項目;回轉窯窯體輻射熱加熱余熱鍋爐軟化水及硫化氫回收生產硫磺生產線廢熱生產蒸汽,年節煤約2萬噸、碳減排約5.5萬噸;優化工藝實現全密閉連續浸取生產,年節省蒸汽0.8萬噸;引進電廠蒸汽,淘汰拆除25t/h燃煤鍋爐……每一項技術革新,都精準削減著污染物排放,有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2024年,紅星發展及子公司研發投入達7246萬元,394名研發人員孜孜以求,78件國內外專利見證著其以技術引領綠色變革的決心。
“通過將環保治理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我們不僅完成了綠色轉型,更實現高質量發展。”張海軍列出一組數據:2024年,紅星發展及子公司共計研發投入7246萬元,394名研發人員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進行綠色化工技術的引進和應用,“目前我們共有國內外專利78件,這些都見證著紅星發展以技術引領綠色變革的決心。”
稅企協同:筑牢合規發展的堅實根基
每年,紅星發展的環保設施運行費用高達5000萬元,廠內固廢貯存場、杜關渣場及一般工業固廢渣場等項目投資占固定資產約20%。每一筆真金白銀的投入,都是企業履行環保責任的堅定承諾。
“在綠色轉型過程中,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合規建設。”張海軍表示,企業財務團隊深度參與生產經營決策,在環保升級、工藝改造等重大項目啟動之初,便精心規劃稅務方案,確保合規與效益并行。
企業主動合規,稅務部門也同步跟進,稅企攜手共同譜寫合規經營的“協奏曲”。當企業在環保項目研發活動享受加計扣除時對部分研發費用的分攤及歸集上存在疑問,稅務部門第一時間上門輔導,講解研發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等具體所歸集內容范圍,為企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保障。
2024年至2025年6月底,紅星發展充分享受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收入減計、節能環保專用設備投資抵免所得稅等稅收優惠727萬元,綠色轉型的動能更加充沛。
趁熱打鐵,安順市稅務局以企業集團涉稅內控情況和成員企業納稅繳費信用情況為基礎,結合日常稅源監控、整體性風險管理等情況,創新推出市級“首席聯絡員”+縣級“稅源管理員”聯動的專業化稅源管控模式,通過風險提醒、約談警示和自查輔導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全科式體檢”穿透式風險掃描,及時向企業推送存在或潛在風險點,增強企業的稅務風險防控能力。
風險掃描功能上線不久便屢立功勞:2024年,通過與外部門定期信息交換,稅務部門發現紅星發展的一般固體廢棄物渣場占用林地,未及時繳納耕占稅,于是第一時間向企業發出風險提示函并做好相關輔導;在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時,稅務部門通過三級觸控指標發現企業在2023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金241.15萬元未進行調整,立刻通過風險提示書提醒企業按照稅會差異進行調整。
此外,安順稅務還針對紅星發展的整體架構行業特征及經營模式、管理流程等,編撰了《個性化服務一戶式歸集手冊》,引導企業完善稅務內控系統,做好風險提醒,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和及時修正風險,引導企業合規經營。
八年連A:樹立行業合規發展典范
最新公布的2024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顯示,紅星發展八次蟬聯納稅信用A級評價,旗下紅星發展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紅星(新晃)精細化學有限責任公司等子公司同樣連續多年獲評A級納稅人。這塊沉甸甸的“八連A”金字招牌,是區域綠色化工標桿企業財務合規與誠信納稅的最佳注腳,有力詮釋了“誠信是最好的名片”的經營哲學,為行業合規發展樹立了典范。
“合規不是成本,而是效益。”張海軍說,紅星發展始終秉持這一理念,以《公司章程》為綱領,配套《董事會議事規則》等核心制度,打造了“制度+文化”雙驅動的合規管理模式。企業各涉稅模塊責任清晰、分工明確,從原始憑證的收集到申報表的復核,每個環節都明確責任到人,且時限精準到點。
據了解,紅星發展構建了稅務申報管理“三級復核”制度,辦稅人員初審、部門負責人復審、財務總監終審,確保申報數據零差錯。與之匹配的,是精細的崗位設置——薪酬核算和社保權益崗負責個稅代扣代繳、社保費繳納等;綜合辦稅崗負責綜合稅種申報、發票管理、憑證賬簿管理等;稅費政策崗主要負責申報與公司業務有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建立節能環保項目稅務檔案庫,精準歸集減排設備投資、資源綜合利用數據,確保綠色稅收優惠“應享盡享”……針對不同稅收業務,企業設立了專人專崗,遇到重大涉稅費問題由專人“一對一”對接稅務部門“A級納稅人直聯員”。
為提升申報效率與精準度,企業引入智能財務管理系統用友BIP,實現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的數據自動對接,可自動提取生產、銷售數據生成申報底稿,實時校驗進項銷項匹配度、稅負波動等關鍵指標。同時,企業嚴格執行“三流一致”原則,確保合同、發票、資金流向全程可追溯。財務部門每月與生產、采購等部門開展數據對賬,將原材料采購、能耗指標等生產數據與稅收優惠享受條件精準匹配,確保環保設備投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應享盡享。
連續8年的A級納稅信用,為紅星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2024年,公司及下屬子公司通過納稅信用獲得銀行信用貸款額度4900余萬元,并在招投標中屢屢贏得先機,如今已發展為亞洲鍶鹽、錳鹽核心生產商,坐擁全球規模最大的鋇鹽生產基地。
從轟鳴車間里高效運轉的環保設備,到財務室屏幕上精準跳動的申報數據,紅星發展用八年的堅守與創新,生動詮釋了“合規經營既是底線也是高線”的發展理念。在綠色稅制持續完善的今天,這份亮眼的納稅信用成績單,已不僅是一家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見證,更成為推動整個化工產業向綠而行、轉型升級的“誠信通行證”。紅星發展的實踐深刻證明:以合規經營為基,以綠色發展為翼,傳統產業同樣能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書寫出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周莉、吳若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