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喜頭鎮:黃精長勢喜人 村民增收在望

在仁懷市喜頭鎮聯合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片黃精長勢正旺,不僅為土地增添了生機,更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草”。
黃精長勢喜人。
走進喜頭鎮聯合村的黃精種植基地,綠油油的黃精在田間錯落有致,葉片舒展、長勢茁壯。農技人員正仔細查看黃精的生長情況,指導種植戶掌握現階段黃精的管護方法。“目前,正是黃精掛果期。近期雨水多,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同時做好田間除草、病蟲害綠色防控和施肥管理,確保藥材品質。”喜頭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陳仕強指導農戶說。
農技人員指導種植戶目前黃精的種植技術。
早些年,回鄉創業的穆仕燦瞧準了黃精的藥用價值,在老家種起了90余畝黃精。黃精種植基地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結合當地適宜的氣候環境、優渥的生態資源,通過套種其他作物,充分盤活了土地資源,解鎖了鄉村經濟的“雙贏密碼”。喜頭鎮聯合村黃精種植大戶穆仕燦說:“我采用了黃精和吳茱萸套種的方式,吳茱萸每年收成在百把公斤,能賣七八千塊錢,明年黃精就可以采挖了,看目前長勢還是很好的。”
農技人員、種植戶、務工村民一起查看地里黃精長勢。
產業發展的同時,黃精基地也成了周邊村民的“就業驛站”。勤勞的村民穆升倫靠著在基地務工,既能掙得一份收入,也能照顧家里,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村民穆升倫說:“我在黃精地里幫忙除草、施肥,每個月工資都有3000多元。”穆仕燦也表示,接下來,將打算擴大黃精種植規模,利用好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群眾加入特色藥材的種植和就近務工。
黃精正在掛果期。
近年來,喜頭鎮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盤活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產業,逐步形成“以地富民”的良性循環。截至目前,全鎮已發展特色種植面積3200余畝,涵蓋黃精、杜仲、金銀花、白芨、天麻、吳茱萸等多個品種,帶動當地村民就近務工,實現增收致富。(文/圖 涂歡、郭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