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護林員?巡山故事】左萬坤:巡林十六載 守護苗鄉“綠底色”

他們踏過晨露密林,數過年輪歲月;守護珙桐展翅,聆聽百鳥嘯鳴……這些巡山路上的尋常故事,藏著貴州生態發展的密碼,更寫滿人與森林相守的深情。值此8?15全國生態日之際,人民網特別推出“生態護林員?巡山故事”系列報道,愿這些故事能讓更多人讀懂守護的意義,化作綠水青山間的生生不息。
在貴州省余慶縣花山苗族鄉,烏江奔騰于峽谷之間,兩岸61%的森林覆蓋率鋪展成青綠畫卷。生態護林員左萬坤,便是這幅畫卷的守護者之一。自2009年踏上護林路,十六年來,他用腳步丈量4500畝林地與500畝經濟林,在花山村、萬里村的山林間,書寫新時代生態守護者的故事。
左萬坤正在巡林。
踏遍山頭:用腳步織就“防護網”
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尚未穿透山林,左萬坤便背起水壺、揣上筆記本,踏上巡林之路。“山林大,不巡就摸不清情況,得每個山頭都走到才行。”他管護的林區包括花山村和萬里村4500畝林地與500畝經濟林,其中萬里村是烏江上游南岸的高山峽谷,花山村是低山丘陵,海拔落差640米。冬天山路覆冰,夏天高溫蚊蟲肆虐,可他每天20余公里的巡山路,一走就是十六年。
左萬坤正在巡林。
“剛干滿一年時,亂砍濫伐現象嚴重,親友都勸我放棄,說這工作得罪人。”左萬坤卻認死理,“接了活兒,就得堅持到底。”十六年里,他的足跡遍布林區每一寸土地,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林木生長、病蟲害動態等信息,每發現一處異常,他都會第一時間上報,并積極協助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左萬坤給群眾宣傳森林防火知識。
森林防火是重中之重。他巡林時會仔細清理易燃物,消除火災隱患,還主動當起森林防火宣傳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走村串戶宣傳防火知識,講解火災危害和防范措施;重要節點更是加大巡護頻次,主動在村口、進山路口貼標語,把防火意識種進群眾心里。在他的悉心守護下,這片山林從未發生過森林火災、濫砍濫伐等現象,年度考核多次獲評“優秀”。
余慶縣花山苗族鄉 生態林。
雙向支撐:群眾敬他,家人挺他
“那年全靠左大哥第一時間趕來轉移,不然后果不敢想。”萬里村龍塘溝組村民樂庭福總念著2021年的事。當時暴雨狂風把他家附近的一棵香樟古樹吹倒,樹丫砸塌屋頂壓在正在洗腳的他身上,讓他動彈不得。左萬坤接到電話后,頂著看不清路的風雨,第一時間趕到并拿刀砍開枝丫救出了他。“當時我是在萬里村鷹嘴巖巡山,下雨了就在那邊找了一個地方躲雨,接到求助后,因為人命關天,所以淋起雨跑回來的。”左萬坤回憶道。
萬里村。
還有一次,一位老人在山林走失,晚上九點接到消息后,左萬坤帶著村民和民警就往山里趕。靠著對山林的熟悉,他很快找到人。“出來時手機只剩8%的電,衣服也全打濕了。”那段一兩公里無人煙的路,他怕蛇,卻還是硬著頭皮走到凌晨,才到達鄉政府。
左萬坤的堅守,離不開家人的撐持。妻子獨自擔下家務農活,總說:“你守的是大家的青山,我們為你驕傲。”兩個孩子也在他影響下早早有了環保意識。“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他常這樣說。
左萬坤妻子。
如今,左萬坤依舊每日穿梭山林。“這片山走了十六年,每棵樹、每棵草閉著眼都認得到。說老實話,我離不得它們,它們也離不得我。往后還得盡全力護好。”沒有驚天壯舉,卻在平凡中顯偉大;沒有豪言壯語,卻以行動詮釋責任。他是花山鄉綠水青山的守護者,更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文/李寧 安全益 圖/李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