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籃球,撬動鄉村大活力
孟關鄉的籃球場,遠不止是賽場。
8月的孟關鄉,蟬鳴聲被籃球的砰砰聲蓋過。這里剛剛結束的第三屆“團結織錦杯”籃球賽,吸引了來自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博鑫之家等省內外球隊,以及孟關村、五星村等本土隊伍同場競技。但比分之外,更引人注目的是這場賽事如何成為鄉村振興的“多面手”——它既是文化展臺,又是經濟引擎,更是凝聚鄉村共同體的“黏合劑”。
一場比賽,四重價值!
全民舞臺:零門檻的“人民賽事”
孟關鄉的籃球賽事以“零門檻”為特色,球員里有學生、農民、工人、教師、攤販和銷售員;觀眾席上,鄉親們捧著酸辣湯,吃著熱糍粑,小孩喊得比場上還響。最遠的球隊來自1834公里外的上海,但在這里,競技輸贏早已讓位于跨越千里的握手和說不完的家常。
文化展臺:當籃球遇見蘆笙
孟關鄉的籃球賽事持續了三年,年年有驚喜!民俗活動在賽場上巧妙融入,讓鄉土人情在這里綻放。布依族的蘆笙迎賓、民族服裝巡游、猴鼓舞穿插在賽事間隙,讓球場變身民族文化秀場。每場比賽吸引近2000名觀眾,線上直播穩定超1萬人觀看,"民俗+體育"的金招牌越擦越亮。
經濟引擎:流量“留量”
比賽期間,周邊商鋪銷量翻2-3倍,餐飲攤位收入激增,形成了夜間經濟的小高潮,特別是周末,潮水般的人流涌入孟關,“鄉場”和周邊的4S店,將籃球賽場的“流量”變為經濟的“增量”。這顆籃球,實實在在地踩熱了鄉野商機。
治理紐帶:從“各自為營”到“并肩加油”
通過“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社會協作”,賽事成為了孟關鄉凝聚人心的核心活動。場上揮灑的汗水將村寨更緊密團結在一起;超越村莊的聯結,吸引黨武街道、付官村等周邊鄉鎮隊伍參與,跨村競技促進區域交流,形成“以球會友”的社交網絡。紅星村“文體委員”陳飛說:“場上揮灑的汗水,把村寨綁得更緊了?!?/p>
籃球落地處,鄉村振興時!
當籃球應聲入筐,那歡呼聲從來不止于勝負——它是一個個村莊挺直腰桿的宣言。在這里,籃球是文化容器,裝著鄉土的節奏與共同的記憶;是經濟引擎,喚醒沉睡的資源;更是治理媒介,讓人心聚得更攏。(花溪區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