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衛城鎮上水村:旅居產業結碩果 “村晚”點亮幸福路
夜幕降臨,貴州省清鎮市衛城鎮上水村長田組的山坳里,篝火躍動,鼓點激昂。村民與旅居客圍坐一團,山歌與歡笑交織,每周六雷打不動的“相約星期六”村晚如期上演。曾經寂靜的山村,因鄉村旅居項目落地和“村晚”持續舉辦而煥發新生,這團篝火不僅溫暖了夜色,更照亮了村民與游客共赴幸福生活的“常甜”之路。

上水村長田組夜景。吳秋芋攝
今年6月20日,上水村長田組鄉村旅居項目正式開門納客。項目啟動前,村“兩委”以“兩清兩改兩治理”為抓手,深化農村“五治”,發動村民共建共享。黨員示范戶帶頭整治,村民齊動手清理房前屋后,昔日雜亂處變身“小菜園、香草園、共享果園”。鄉土風貌從靜態背景板變為可參與的鮮活場景,游客可親手采摘、認養果蔬,深度融入鄉村生活,優美環境成了吸引旅居客的“第一眼緣”。
為讓旅居體驗從“住得下”升級為“留得住、融得進”,村“兩委”創新推出“相約星期六”村晚活動。自項目開業后,這場聯歡從未缺席——村民放下農具拿起鼓槌、走上舞臺,本土山歌隊唱響自編的《兩清兩改兩治理》,百藝鼓舞隊擂響《賽馬鼓》;游客被熱情感染,紛紛加入舞蹈隊伍,方言與普通話交織,陌生界限在歡歌中消融。

上水村“村晚”現場。吳秋芋攝
篝火的磁吸效應迅速顯現。一個多月來,湖南、重慶、四川等地游客慕名而來,不少人一住就是半月以上。四川游客陳先生在“上水任家”小院感嘆:“太安逸了,舍不得走,還要多住一個月!”這份“舍不得”的背后,是60余名經“鄉村創客學堂”培育的“旅居管家”和“菜園代種人”提供的專業服務,讓“住得安心、舒心、暖心”成為現實。
旅居產業更給村民生活帶來甜蜜變化:庭院微景觀通過采摘、認養二次創收,山貨借游客口碑和電商出山,農閑時光被排練鼓點和收獲歡笑填滿。產業與村集體深度捆綁,形成“產業興村、村民反哺”的良性循環。

上水村“村晚”現場。吳秋芋攝
“長田組171間旅居客房已累計接待游客550余人次,上周剛接待四川宜賓近60名團隊游客,目前仍有約120位客人入住。”上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任紅介紹,“村晚”品牌效應還輻射周邊,鄰村歌舞隊和貴陽老年藝術團紛紛專程參與。
如今,衛城鎮以上水村長田組等為核心示范點,正構建集生態康養、文化體驗、農旅融合于一體的鄉村旅居產業新格局。長田組的篝火,恰似鄉村振興奮進曲中的閃亮音符,點亮著更多山村的振興夢想。(田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