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水街道桐木社區:小區自治打造美好家園

富水橋小區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混合居住小區,地處甕水街道桐木社區邊緣。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受限于區位條件,導致城市更新改造難以覆蓋,基層治理難度較大。今年4月份,為改善小區內476戶居民居住環境,桐木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建立“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居民自治”共建共享模式,聚力打造美好家園。
織密組織網,打好自治“主動仗”
桐木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小區內8名黨員、8名退役軍人、2名專職網格員為骨干力量,團結小區內千余名住戶,成立小區自管委員會。針對小區內基礎設施損壞、公共空間利用率不足、房屋主體損壞等問題,建立“樓棟-自管委-群眾會議”三級議事機制,黨員干部帶頭深入樓棟聽民聲、匯民意,快速、精準地了解居民需求,將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梳理成冊,再通過自管委和群眾會議集思廣益、共商對策。
辦好煩心事,繪就宜居“新圖景”
自推行自治以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迅速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造成果。社區已收集采納居民有效建議30余條,召開群眾議事會4次,成功推動實施了5項惠及民生的重點改造工程:出行更舒心,針對裸露綠化帶和破損人行道,社區爭取幫扶單位支持,引進施工隊,與居民代表齊動手,完成綠化帶硬化100余平方米,人行道翻新200米,昔日“煩心路”變身“舒心道”;生活更便利,聚焦“夜間出行難”和“充電飛線險”,社區積極協調資源,在主干道及單元門口安裝太陽能路燈20盞,照亮了居民晚歸的腳步;科學規劃建設2處電動車充電樁共40個接口,并同步整治“飛線充電”,拆除私拉電線,讓安全更有保障。停車更有序,利用硬化后的空地,科學施劃標準停車位42個。黨員志愿者化身“文明停車引導員”,帶動居民規范停放,有效解決了車輛亂停、通道堵塞的頑疾,暢通消防“生命通道”。環境更整潔,以樓棟為單位,發動志愿者,定期組織清理樓道內堆放的雜物、墻面小廣告,以及屋頂平臺的積存垃圾,累計清理各類垃圾1.5噸。排污更通暢,對部分樓棟下水道堵塞、化糞池外溢的老大難問題,社區引入管道清疏隊,完成2處管道更換、2個化糞池徹底清淤,根治了污水橫流、異味刺鼻的“堵心事”,還居民清新潔凈的生活空間。
服務零距離,共筑和諧“同心圓”
為確保居民訴求及時解決,富水橋小區內每棟樓單元門口均安裝“便民指示牌”,清晰標注社區黨總支書記、網格員、社區民警的姓名、聯系方式及負責片區,讓居民“找得到人、辦得了事”。社區對收集到的訴求實行“接單-辦理-反饋”閉環管理。針對鄰里糾紛,網格員和黨員志愿者化身“和事佬”,依托社區調解室提供及時調解與法律咨詢服務。同時,社區充分利用黨群服務中心、文化活動室等陣地,常態化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文藝活動,不斷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有效增強社區凝聚力。(甕安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