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金元:以綠電為筆 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生態答卷”

“10、9、8......3、2、1!”8月6日,隨著零點的鐘聲準時響起,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織金“上大壓小”(2×660MW)異地改建項目1號火電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標志著該機組正式具備投入商業運營條件。
國家電投貴州金元織金項目1號機組順利通過168小時試運行參建人員合影。人民網 黃小桃攝
俯瞰黔中大地,素有“西南煤海”之稱的貴州織金已探明儲量礦藏26種,其中優質無煙煤達107億噸,占貴州總儲量的20%以上。為解決無煙煤“難燃燒、難穩燃、難燃盡”的“三難”問題,“上大壓小”異地改建項目首創660MW超超臨界“W”火焰鍋爐機組,鍋爐出口參數為28.25MPa/605℃/613℃。
“W型火焰鍋爐能延長無煙煤在爐膛內的燃燒時間,使鍋爐效率達93%,最低穩燃負荷為30%BRL,真正做到‘用同樣的煤發更多的電’。”國家電投貴州金元織金清潔能源公司設備管理部主任張強介紹,該機組供電標準煤耗低至284.01g/kWh,較傳統燃燒無煙煤的機組,每度電可節約標煤20克,每年節約標煤12萬噸,為西南地區煤電的高效清潔利用提供“貴州樣本”。
作為貴州首批集“風光火儲一體化”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的高效清潔能源項目,織金“上大壓小”異地改建項目實現了全鏈條的效能躍升與超低排放。
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織金項目1號機組。人民網 黃小桃攝
走進煤場、灰庫、渣倉等區域,3座換電站和23組充電樁整齊排列,300余輛滿載電煤、灰渣、石灰石的新能源電動重卡在廠區內外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貴州首家全電動化運輸的煤電企業,國家電投貴州金元織金清潔能源公司已成功推動“綠能零碳交通”落地生根,“每一塊煤炭從啟運開始,全程便以電力驅動,運輸范圍覆蓋了整個織金礦區。”該公司副總經理陳義航說。
為進一步減排降碳,電廠還配套建設LNG站,用煤層氣代替常規柴油進行鍋爐點火,實現“無油電廠”,減少因柴油產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氣體及顆粒物排放。
這一舉措,既算好了“生態賬”,也算清了“經濟賬”。張強表示,單是“油改汽”鍋爐點火這一項的技術改造,就能實現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366噸;項目投產后,預計每年可節約點火燃料費920萬元。
“W”鍋爐火焰內部燃燒狀態。呂紹洋攝
與煙氣污染的超低排放不同,生產廢水“零排放”已步入正軌。
“原水經設備處理為合格除鹽水后,即進入機組參與循環發電。”國家電投貴州金元織金清潔能源公司發電運行部主任蘇郁介紹,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深度處理后,可進一步用于廠區綠化灌溉、清潔作業、防塵加濕等場景,實現水資源梯級利用、全程無廢的高效循環。
在節流上做足“水文章”的同時,電廠也在開源方面主動發力。
為充分利用每一滴水,廠區規劃建設了200噸雨水蓄水池以及5250噸非經常性廢水池,實現非常規水源的應收盡收與高效回用。蘇郁算了筆賬,“依托‘多水合一’專利技術,僅一臺火電機組每年就能省下水費57萬余元。”
今年年底,750MW配套新能源項目中的第一批300MW風電項目即將破土動工,進一步推動“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新能源項目與煤電項目聯合打捆送出實現了“煤電與新能源”實質性聯營,加快構建國內一流的高效清潔能源基地。據了解,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后,該電廠總裝機容量為2070MW,年發電量約72億千瓦時,每年減排二氧化碳超100萬噸。
制水車間。李仲翰攝
這背后,正是貴州金元立足貴州、布局全國,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朝著綠色清潔電力方向轉型的鮮活寫照。
在貴州威寧,2000余畝的光伏板沿著山地向遠處鋪展,年均利用小時數超1200小時,年發電量約9400萬千瓦時,節約標煤近3萬噸;
在內蒙古赤峰,貴州金元總裝機容量100MW的20臺風機林立山間,年發電量約2836萬千瓦時,節約標煤9萬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4萬噸;
在云貴交界,總裝機容量240MW的象鼻嶺水電站橫跨牛欄江面,以2.63億立方米庫容調節水資源的同時,滿足17.23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
項目航拍圖。熊文友攝
截至目前,貴州金元總投產電力裝機容量1902.8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58%。其中,水電裝機138.8萬千瓦,光伏及風電合計裝機876萬千瓦,貴州省內外各分布486萬千瓦、390萬千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