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齡舞動苗鄉 非遺點亮夕陽
2025年全國老年人健身廣場舞大聯動在西江千戶苗寨舉行

9月12日至16日,2025年全國老年人健身廣場舞大聯動(全國主會場)活動暨“賽動黔景”2025年全國老年人健身廣場舞(民族類)展示交流活動,在貴州省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盛大啟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1支老年代表隊,以舞為媒,相聚于山水人文交融的西江千戶苗寨,共同譜寫“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動人樂章。
活動期間,主會場呈現聯動展演、廣場舞基層培訓、民族類廣場舞展示交流、民族服飾大巡游等精彩環節。觀眾不僅能領略《黃河源頭》《永遠一家人》等推廣曲目的魅力,更能欣賞到戰鼓舞、銅鼓舞、花臉龍、手杖操、“村T”(民族特色服裝T臺秀)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表演。
本次活動由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貴州省體育局、貴州省老年人體育協會、黔東南州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廣場舞專項委員會策劃;貴州省老年體育工作管理辦公室、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黔東南州老年人體育協會、雷山縣人民政府承辦;雷山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雷山縣老年協會執行。其宗旨在于進一步引導全國老年人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提升健康意識與身體素質,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充分發揮體育在豐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全國老年人健身廣場舞大聯動西江千戶苗寨主會場,它既是全國老年廣場舞愛好者齊聚一堂的大型嘉年華,也是對廣大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的積極回應,更是在國慶佳節即將來臨之際,向偉大祖國獻上的一份深情賀禮。”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副主席溫文用三重意義精準概括本次廣場舞盛會。
據悉,本次活動共吸引了來自全國13個省區市及行業老體協的21支代表隊、400名老年廣場舞愛好者。他們與黔東南當地近2000名老年人攜手,以熱情為筆、以民族風情為墨,在雷山的山水之間,生動展現新時代老年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健康自信的生活態度,把對祖國的熱愛與祝福融入每一個舞步中。
活動流程設計內容充實、層次多元,涵蓋全國老年人健身廣場舞大聯動啟動儀式、健身廣場舞展示交流、推薦套路評審以及民族團結大巡游等核心環節。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創新采用“景舞融合”模式,將廣場舞與千戶苗寨的自然風光、民族風貌深度融合,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互鑒的廣闊平臺,更實現了健身、文化、旅游三者的多維聯動,推動產生“1+1+1>3”的共贏效應。
作為中國老體協重點打造的品牌項目,全國老年人健身廣場舞大聯動自創辦以來便廣受關注。溫文介紹,該項目始終堅持“1個主會場 + N個分會場”的聯動模式,核心目標是引導各級老年體育組織下沉服務,在老年人“家門口”開展小型多樣、便捷參與的健身活動,持續推廣健身廣場舞。
回顧去年首屆活動,其規模與影響力顯著: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級各地老體協,通過“有組織發動 + 群眾自發參與”的形式,累計開展廣場舞活動2000余場,參與人數超過55萬,真正讓“銀齡舞動”成為國慶期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年將主會場選定在貴州黔東南西江千戶苗寨,溫文表示,既是看中當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苗繡、蘆笙、侗歌等非遺與民俗風情交相輝映,為活動注入獨特的文化基因;也是對貴州近年來在體旅融合領域取得的亮眼成果的認可——在省委、省政府的統籌推動下,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與組織主動作為,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探索出“體育賦能旅游、旅游激活體育”的特色路徑。
針對貴州老年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實踐,溫文給予高度評價:“貴州推進的‘賽動黔景’系列活動成效顯著,所探索的‘景區變賽場、流量轉留量’模式極具代表性。”她進一步闡釋,該模式不僅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其能在美景中享受運動之樂,還為地方旅游經濟注入新活力。通過銀齡群體的參與,帶動景區人氣、消費和口碑同步提升,實現了老年群體需求與地方發展需求的雙向滿足。
在今年的展示交流環節,“特色化”與“民族化”成為關鍵詞。溫文透露,各代表隊都帶來了精心創編的廣場舞套路,這些作品深度融合了當地民族元素與地域特色——或以民族服飾為視覺亮點,或以傳統音樂為旋律背景,或將民俗動作巧妙編入舞段,既展現了全國各地老年人的創新精神,更傳遞出濃厚的文化自信,讓觀眾在欣賞舞蹈的同時,感受到中華多元文化的博大與魅力。
“56個民族,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獨具特色的健身方式與文化表達,它們既絢麗多姿,又和諧共生。”溫文強調,本次活動的一大核心亮點,正是鮮明的“民族大團結”主題。通過集中展示各民族的廣場舞藝術,活動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老年人搭建起交流的橋梁:大家在互相學習舞蹈技藝的同時,深入挖掘傳統健身文化的內涵,使承載民族記憶的文化形式得以傳承與活化,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來自祖國各地的各族兒女,在展示本民族舞蹈的同時,還能在多彩貴州學苗舞、聽蘆笙、唱侗歌——這不僅是一場視聽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鳴與心靈的融合。”溫文的話語中洋溢著對活動意義的深切認同。
“我們這次舞蹈選用的音樂是《上春山》,編排動作以苗族錦雞舞為主,還融入了采茶、刺繡等我們苗族同胞勞作的姿態。”貴州雷山代表隊領隊陳阿姨興奮地介紹道。這種“廣場舞+非遺”的演繹模式,讓傳統文化在老年群體的律動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活動效應遠不止于舞臺。組委會圍繞黔東南州農特產品特點,精心打造主題消費場景,在西江千戶苗寨景區主會場、下榻酒店及景區夜市街等區域,集中展銷雷山銀球茶、魚醬酸、苗藥等農特產品、文創作品和非遺精品,有效實現了“賽事搭臺,經濟唱戲”,以賽事活力帶動地方消費。
據悉,截至8月底,今年西江千戶苗寨接待人數達374.39萬人次,7月1日至8月底接待超200萬人次,其中夜間游客占比達77%。
“一張旅拍、一口酸湯魚、一杯美酒、一場演出、一間民宿共同演繹成夜西江之美,讓游客慢下來、靜下來、住下來。”西江旅游公司董事長歐陽廣龍介紹。(圖/文 李高莉)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