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慶柏:十三年堅守,在公路一線書寫擔當
從基層技術員到鎮寧公路管理段段長,皮慶柏將十三年光陰深深扎根于公路事業的土壤。他以“釘釘子”般的執著,在公路建設、養護與扶貧的戰場上沖鋒在前,用實干詮釋擔當,在平凡崗位上寫下了不平凡的奮斗篇章。
深耕主業,筑牢公路建設“根基”
2012年,剛入職的皮慶柏為盡快適應公路施工工作,補足專業短板,他主動向老前輩虛心求教,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利用業余時間啃書本、學課件,就是想趕緊把工作能力提上去。“公路施工容不得半點馬虎,一點誤差都可能影響道路安全。”抱著這樣的信念,他不僅考取了路基試驗檢測員、公路市政二級建造師等職業資格證書,還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參與科研項目,兩次獲得貴州省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一次獲得三等獎。2017年,他憑借亮眼業績與專業積累取得中級職稱,2024年底又成功取得副高級職稱,完成了從“新手”到“專業骨干”的蛻變。 在安順公路管理局養路工程科工作期間,皮慶柏牽頭編制養護計劃時,打破傳統模式,引入機器人檢測道路病害,讓養護方案更精準、更科學;到了鎮寧公路管理段工作后,他同時推進多個養護項目,從安全設施精細化提升到路域環境治理,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盯守,確保質量與進度“雙達標”。每到冬季抗凝凍、汛期搶水毀的緊急時刻,他總是第一個沖在現場,帶領團隊打通“保暢通道”。“公路通,百業興,我們多操點心,群眾出行就能更安全、更方便。”這份初心,讓他在2023年獲評貴州省公路局“最美公路人”。

皮慶柏(右一)測量路面病害修補尺寸。
駐村扶貧,架起為民服務“連心橋”
2017年8月,皮慶柏多了一個身份——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雞場大寨村第一書記。為摸清村情,他用三個月時間把村子里里外外跑了個遍,將每家每戶的情況都記在心里。聽說紅巖組對門寨斷水一個多月,他立刻帶著村支兩委找水源、測水質,自掏腰包墊付4000多元購買水管和配件,領著村民一起動手接通自來水;村民反映“走路難、干活難”,他四處奔走爭取幫扶資金,先后修建5條機耕道、1條水渠、3個籃球場,還將通村路加寬硬化并裝上路燈,讓村民出門再也不用踩泥路了,農忙時農機也能直接開到田邊。 得知村里想發展林下養雞卻缺啟動資金,皮慶柏毫不猶豫拿出2萬元積蓄幫助,還積極引進辣椒種植、龍蝦青蛙養殖等產業,為村子蹚出增收路。駐村四年,他吃住在村,家成了“換衣服的中轉站”。2019年,雞場大寨村實現全面脫貧,而他也先后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優秀村第一書記”“全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

皮慶柏(右二)背上農藥桶與村民一起噴灑農藥。
攻堅項目,守護群眾出行“平安道”
在公路建設戰場上,皮慶柏更是敢啃“硬骨頭”的先鋒。S209線紫云至猴場段改擴建工程中,在工期緊、地形復雜的雙重壓力下,他帶著團隊連續數月駐守工地,緊盯路基壓實度與施工進度,不僅按期完工,所在工區還獲評省總工會“工人先鋒號”和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優勝班組。 G356線鎮寧大山至落別公路改擴建項目推進時,征地拆遷、國防軍事光纜遷改保護等難題接踵而至。皮慶柏沒有退縮,一次次與各方溝通協調,逐個破解難題。施工中,他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利用遺棄老路改造成加寬帶、停車區,為100多戶受施工影響的農戶理順房屋進出口,還專門設置生產通道和邊溝蓋板。“修路不只是建一條路,更要讓路服務老百姓、助力地方發展。”他用行動踐行著這句話。

皮慶柏現場檢測瀝青溫度。
十三年風雨兼程,皮慶柏的足跡留在工地、扶貧村、養護現場的每一個角落。面對榮譽,他始終保持謙遜:“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如今,他依然奔波在公路一線,以“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信念,繼續書寫著公路人的堅守與擔當。(文/孫靜雅 圖/貴州省公路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