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區五里沖街道:網格深耕細微事 傳遞幸福有溫度
連日來,五里沖街道堅持以“網格化”管理服務為抓手,以轉作風、辦實事為主線,依托網格員隊伍建設行動,助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地見效,持續提升轄區居民的便利度和滿意度。
聚焦“一老一幼”,關愛服務有溫度
街道聚焦“一老一幼”,主動靠前服務,做好一件件為老為小的“小事”,讓關愛觸手可及。
“多虧社區幫忙,不然病情只會加重,后期都不知道怎么辦!”家住福園社區的龐先生感慨道。因糖尿病導致視力嚴重下降的他,由于患有精神障礙的女兒急需照料,導致他一直無法就醫。福園社區了解該情況后,迅速安排女性網格員上門陪護其女兒,同時,增派網格員全程護送龐先生就醫,協助檢查、辦理手續,并貼心解讀醫保政策、開展心理疏導,徹底解決了居民就醫難題。
同樣令人動容的一幕還發生在豐園社區。豐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在日常巡邏中發現一名走失幼童在路邊哭泣,便第一時間上前安撫情緒,并通過書包信息聯系到幼兒園,經多方努力,最終將孩子安全交到母親手中。“孩子是家長的心頭寶,孩子獨自走丟很危險,呼吁各位家長看好孩子,我們也會繼續站好崗、巡好線,及時處理突發狀況。”黨總支書記這樣說道。
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正是網格員日復一日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務社區的生動寫照。
精準對接需求,破解難題有廣度
街道緊扣群眾“急難愁盼”,以需求為導向,真正把“問題清單”變為“滿意清單”,讓居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感謝你們給我購買車票,讓我能順利回家,”今年3月,和園社區網格員在入戶時,得知一名居民近期處于失業狀態,無經濟來源,銀行卡被凍結,本想退租回家,卻連回家的車票錢都湊不齊,滿心焦慮。社區網格員在穩定居民情緒后,迅速將此事進行上報,通過多方核實、認真研判,開展愛心幫扶行動,護航居民順利上車回家。
延安南路社區網格員還為轄區一名就業難的母親推薦時間靈活、離家近的崗位,幫助其做到工作與照顧家庭兩不誤,減輕其經濟負擔。這些務實舉措,不僅實實在在破解了居民生活難題,更傳遞出“可感可及”的幸福溫度。
踐行楓橋經驗,矛盾化解有深度
街道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網格員力量,推動治理資源整合、重心下移、關口前置,推動調解從單點突破向體系作戰轉變,提高矛盾糾紛化解效能。
今年6月中旬,街道成功調解一宗復雜的婚戀家庭糾紛,面對因家庭瑣事激化的夫妻矛盾,街道集結派出所、法院及延安南路社區等力量,引導當事人依法理性協商,最終通過司法途徑達成協議,避免了矛盾升級,該案例正是街道深化矛盾糾紛化解的一個生動縮影。
此外,街道依托“辦所聯席”“兩所一庭”等機制,進一步打通司法所、法庭、城管等部門協同聯動通道。據統計,通過警情推送、部門推送、網格員主動靠前收集矛盾糾紛共4900多件,召開聯席會議10余次,化解矛盾糾紛100%,推動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就地化解”。
聯動治理增效,小修小補有效度
街道整合資源,用好多元共治共建平臺,持續開展基礎設施微更新、安全隱患即時修服務。
從修復排水溝蓋板到修補破損路面,從修復漏水管道到恢復路燈照明,一處處“小修補”消除了安全隱患,換來了居民“大安心”,切實守護了群眾“腳下安全”。
今年7月,松園社區網格員在巡查時發現,因持續強降雨導致一處公共路面出現破損和下陷,存在安全隱患。網格員隨即在旁設置了警示標志和圍擋板,提醒居民注意安全,同時,聯合物業緊急制定修補方案,組織施工人員對路面進行開挖、填補和加固,及時恢復路面平整,保障了居民出行順暢。
同月,沁園社區居民反映2棟樓下人行道路面破損,嚴重影響了小區居民出行安全,社區網格員積極聯系了物業施工方,通過及時采取錯峰作業的方式快速修復路面,保障了居民的出行安全。
今年以來,街道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320余件。街道集結社區網格力量,深耕細微之處,著眼于瑣碎之事,用務實行動及時回應、排解民憂,正是在這樣一個個問題被化解、一件件小事被落實的日常中,凝結成尋常日子里的安寧與美好。(南明區五里沖街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