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金沙:機械化助力高粱豐產又豐收
秋風送爽,糧倉盈滿。貴州省金沙縣21萬畝高粱已全面完成收割,正進入集中收購入庫的關鍵時期。在各地的收購點上,一車車色澤鮮亮、顆粒飽滿的高粱,正是一個多月前機械化收割成果的最佳見證。高效收割帶來的高質量原料,如今正顆粒歸倉,轉化為農戶手中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金沙縣光明糧油儲備管理有限公司安底分公司的收購點,運送高粱的車輛排成長龍。工作人員緊張地進行過篩、檢測、過磅,金燦燦的高粱通過傳送帶涌入糧倉。

金沙縣酒用高粱種植基地。吳艷禹攝
“我今年種了17畝訂單高粱,算下來能賣4萬多塊錢。現在不用再跑出去打工了,在家里種地,收入不錯,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比啥都強。”售糧農戶涂學平說。
倉庫內,高粱堆成小山。保管員李天堯正在記錄數據。“我們今年新投入使用的這個糧倉,容量有5400噸。從9月15日開秤到現在,已經收了2180多噸了。高峰期一天能收90噸左右。所有高粱都必須經過嚴格檢測,確保合格才能入庫。”金沙縣光明安底糧油儲備管理有限公司保管員李天堯說。
縣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趙金枝在收購點一邊查看高粱質量,一邊與農戶交流。
新型高粱收割機正開足馬力采收高粱。
縣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趙金枝說:“現在看到這些高質量入庫的糧食,再回想一個多月前的收割季,感觸很深。機械化收割推廣之初,大家最擔心的就是破碎率高,影響賣價,我們針對這個問題,對農機具的篩網、滾筒進行了多次改進升級。從今年收購的情況看,效果非常明顯,農戶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為我們全縣農業現代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一個多月前,在沙土鎮和群村高粱種植基地,收割機在田間轟鳴作業,一排排高粱被整齊收割。

農戶們正在搬運高粱。
縣農機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趙金枝說:“往年人工收割,一畝地三個人要干一整天,工錢高,人也累。現在我這臺機器,二三十分鐘就能收完一畝地,破碎率還低。”
“我這120畝地,全靠那幾臺‘鐵牛’。機器收得干凈,破碎少,成色也很好。”種植戶黃小鳳說。

金沙縣光明糧油儲備管理有限公司安底分公司的收購點。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越來越多的機械穿梭在田間地頭,成為了收割的“主力軍”。這不僅大大提升了效率,更讓農戶們的增收之路走得更加踏實。
從一個多月前田間地頭的高效收割,到如今收購點前的車水馬龍,機械化作業的成果,最終體現在這顆粒歸倉的豐收圖和農戶喜悅的笑臉上。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高粱過篩。
據了解,今年金沙縣高粱種植面積約21萬畝,預計總產量可達5.3萬噸。一條從高效收割到規范收儲的現代化產業鏈,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文/圖 金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