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9大重點領域,突出3類重點群體,強化8項保障措施
貴州開啟三年百萬技能人才培訓行動
近日,貴州省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的實施意見》,提出從2025年至2027年,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統攬,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為牽引,以就業培訓聯盟為抓手,堅持“按需培訓、確保質量”工作原則,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00萬人次以上,推動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促進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聚焦9大重點領域
根據實施意見,貴州將聚焦九大重點領域開展職業技能提升培訓87萬人次以上。其中,先進制造業領域培養裝備制造、磷化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人才8萬人次,“一老一小”領域培訓養老護理員、育嬰員等15萬人次;鄉村振興領域培養農機手、鄉村工匠等農村實用人才10萬人次;文化旅游領域培養講解員、導游及酒店民宿、餐飲、文創相關人員10萬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貴州還將開展數字經濟人才培訓2萬人次;在低空經濟領域培養無人機操作等人才1萬人次;在交通運輸領域開展綜合運輸服務、快遞、城市配送、網約車駕駛等從業人員技能培訓8萬人次;在建筑業領域開展建筑工人、施工現場專業人員等培訓考核3萬人次;特種作業領域開展特種作業人員技能培訓、安全技能培訓等培訓考核30萬人次。
突出3類重點群體
突出外出農民工群體,加強與輸入地聯動開展培訓。聚焦省外黔籍人員較多的區域和企業,圍繞務工人員需求,采取鏈主企業組織、靈活累加培訓時長等方式,在廣東、浙江等省份試點開展異地培訓,推進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累計開展500個“訂單班”。鼓勵務工人員積極參加輸入地市場化培訓,省外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特種作業證書的,按規定給予“證書直補”。
突出青年群體,加強就業創業培訓。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根據職業規劃、求職意向自主參加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累計培訓7萬人次。推行工學一體化、學徒制、項目化等培養培訓模式,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的崗位核心技能、關鍵技術實操實訓,提升其就業技能水平。
突出就業困難群體,加強技能儲備培訓。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易地搬遷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退捕漁民、服刑人員、司法行政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等群體中有就業需求的人員提供“技能儲備包”,開展電焊、烹飪、電商、苗繡、手工藝制作等就業吸納強的培訓,累計培訓6萬人次,培訓后推薦就近就業。
強化8項保障措施
實施意見提出常態化開展培訓需求摸排、提升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管用水平、發揮公共實訓基地作用、激發院校開展市場化培訓活力、深化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改革、推動技能水平和薪酬待遇雙提升、構建高效協同工作機制、加強資金統籌和使用監管8項保障措施。
深化職業技能等級評價制度改革方面,強調落實“新八級工”制度,支持高技能人才按規定申報專業技術人才相應系列職稱和參加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學歷證書+技能等級證書“雙證書”行動;具有初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含特種作業操作證書、特種設備操作證書、建設施工特種作業操作證書)的勞動者完成本職業(工種)中級工中長期就業技能培訓,符合條件的可直接參加中級工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考核。
推動技能水平和薪酬待遇雙提升方面,提出加大對國有企業技能人才薪酬激勵力度,推動企業將崗位價值、技能等級與工資待遇掛鉤,設立技能津貼、艱苦崗位津貼、班組長津貼等專項津貼單元,對高技能領軍人才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薪酬、項目分紅等多種激勵方式,讓勞動者在提升技能等級的同時實現收入的合理增長,形成提技能、穩崗位、增收入的良性循環。(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