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嵐關鄉:用“鐵牛”“巧手”護秋收
2025年10月17日14:35 |
金秋時節,晴光遍灑田野。嵐關鄉茶海村與嵐關村抓住關鍵窗口期,因地制宜開啟秋收作業。茶海村以“鐵牛”為筆繪就高效圖景,嵐關村以“巧手”為墨書寫精細篇章,共同奏響秋日豐收樂章,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注入動能。
茶海村的稻田里,金色稻浪隨風起伏,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稻稈,空氣中彌漫著沁人的稻香。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切割、脫粒、秸稈粉碎等工序一氣呵成,一壟壟稻谷迅速變為金燦燦的谷粒,直接被轉運車輛送往合作收購公司。
“村里通過合作社整合500余畝土地種植水稻,這次調了4臺收割機,一天能收80多畝!”村黨總支書記、主任蘭美倫指著忙碌的農機介紹,早在春耕時,村里就與糧食加工企業簽訂了訂單,水稻收割后無需晾曬,直接運到企業烘干加工。
另一邊的嵐關村,玉米地里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農戶們頭戴草帽、手提袋子,彎腰穿梭在玉米行間,熟練地掰下飽滿的玉米棒,裝滿的袋子在田埂上排成“長龍”。
“我們村種植玉米150余畝,因地塊零散,農機進來成本高、效率低,所以全靠大家手快搶收!”村黨委書記、主任何華說。為加快進度,村里動員20余名村民組成“搶收小分隊”,按地塊分片包干,還安排專人在田邊銜接轉運,確保當天采摘的玉米當天運到晾曬場,通過及時翻曬避免受潮霉變,用“指尖速度”守住豐收果實,為后續賣上好價打下基礎。
從茶海村“收割即收購”的高效節奏,到嵐關村“晾曬保品質”的精細操作,晴日里的秋收不僅是守護糧食的“攻堅戰”,更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實干課”。嵐關鄉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用豐收的果實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新活力,讓發展紅利切實惠及每一位村民。(甕安縣人民政府網)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