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版流金丨版權賦能,“深閨瑰寶”破繭成蝶——貴州創意閃耀國際版博會
在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暨2025國際版權論壇上,貴州展區以180㎡的開放式空間匯聚了超高人氣。25家企業攜1200余件版權精品亮相,千余件作品涵蓋非遺、文創、數字內容等領域,全方位展現貴州文化在版權賦能下的創新活力。開展兩日,現場成交額持續攀升,意向訂單踴躍,一場以“版權之力”推動文化破壁出圈的行動正悄然成勢。
文化IP的鮮活魅力:從“深閨”到“爆款”
貴州雀亦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帶來的木姜子鼻息產品與山野香水,融合苗族傳統植物知識與現代設計,一經展出便被搶購一空。“沒想到貴州的山野氣息能變成觸手可及的時尚單品!”一位北京客商感嘆。此外,外賓代表團駐足貴州館,對苗繡銀飾、侗布手作贊不絕口,稱其“驚艷絕倫”。
這些場景背后,是版權對文化資源的深度激活。一款蠟染或苗繡紋樣通過登記保護,化身抱枕、掛件等系列衍生品,單日銷量突破百件;一部布依族民歌數字專輯,通過版權授權在音樂平臺獲得超50萬次播放。版權,讓沉睡的文化符號蛻變為“帶得走的貴州記憶”。
技術護航:區塊鏈存證,維權不再難
2024年初,貴州夜郎風文化有限公司成功獲賠3萬元,標志著該省首例民間文藝版權維權案圓滿落幕。這起“水城農民畫”侵權糾紛的成功解決,不僅維護了著作人的合法權益,也為全省民間文藝版權保護開創了先河。
“我們的畫作終于有了法律的‘護身符’。”一位從事水城農民畫創作三十余年的老藝人感慨道。此案令眾多著作人看到了希望,也堅定了他們將技藝傳承下去的信心。
這份信心的背后,是貴州版權登記平臺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自2018年起,貴州在全國首創“區塊鏈存證+作品登記”雙證模式,為每一件作品構建從創作到維權的全鏈條保護網絡,讓原創者安心創作,侵權者無處遁形。截至目前,登記作品已超190萬件,存證作品已超220萬件。
“創作即存證、侵權即鎖定”的保護機制,正吸引越來越多權利人與青年設計師主動加入版權保護體系。每一筆基于存證作品的交易均可追溯、不可篡改,切實為創作者筑起一道堅實的“技術護城河”。
文化出海:版權交易打通全球路徑
展區現場,版權服務的國際化也成為亮點。貴州與法信公證云(廈門)科技有限公司、瑞科(濰坊)文化科技達成合作意向,推動版權跨境存證與授權;與浙江省蒼南縣徽章廠探討文創衍生品規模化生產,讓“貴州設計”對接“中國制造”。
千帆競發:版權激活文化消費新浪潮
媒體傳播力持續升溫:動靜貴州發布的展區報道瀏覽量單日單條突破10萬+,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瀏覽人次累計55萬+。網絡達人自發打卡貴州展品,推動“蠟染耳環”“侗布筆記本”等成為社交平臺熱搜詞。
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副局長湯兆志陪同國際版權論壇嘉賓參觀了貴州展館。
版權,讓文化瑰寶破繭成蝶
從深山村落到國際展臺,從手工技藝到潮流IP,貴州正以版權為翼,開啟文化價值的“裂變式增長”。每一筆登記、每一次授權、每一場維權,都在為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寶注入生命力。正如一位參展商所言:“版權保護的不是圖案本身,而是背后千百年傳承的故事與智慧。”
未來,貴州將繼續深化“區塊鏈+版權”“文創+版權”融合,讓更多文化瑰寶穿越時光,閃耀世界。
來源:動靜貴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