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從“磷都”到新能源電池材料高地的奮進華章
初冬的開陽經開區,是一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土。廠房內,機器轟鳴奏響轉型的樂章;生產線上,流動著新能源材料的“新希望”;建設工地里塔吊林立,工程車輛穿梭如織,正勾勒出產業升級的“新圖景”。這里,正上演著一場從傳統“磷都”向新能源電池材料高地的深刻蛻變。
在貴州安達科技的生產車間里,各生產設備有序運轉,工人們正為新能源電池材料的訂單忙碌著。這家成立于1996年的企業,最初主要生產黃磷、磷酸等傳統磷化工產品,如今已發展成為集新能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電芯及電池系統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創新型企業。實現了從單一的磷酸鐵,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乃至電芯及電池系統的完整產業鏈布局,安達科技的轉型之路,正是開陽工業轉型升級的生動縮影。

工業園區。
開陽,因“磷”而興。這座素有“中國綠色磷都”美譽的城市,累計探明的磷礦資源儲藏總量達19億噸,是全國著名的三大磷礦基地之一。“十四五”時期以來,開陽縣全面落實“富礦精開”戰略,加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勝勢。在立足傳統磷化工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開陽已構建起完善的磷化工產業上游體系。從磷礦開采到黃磷、硫酸、磷酸等基礎化工原料的生產,再到磷銨、凈化磷酸、工業一銨等精深加工,開陽形成了年產磷礦石1050萬噸、黃磷15萬噸、磷銨335萬噸的產業規模,為全縣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與此同時,開陽正將磷化工產業的根基延伸至新能源領域。依托現有基礎磷化工產業產能,全縣重點發展新能源動力電池材料產業鏈,成功集聚了中偉、邦盛、安達、勝威等一批領軍行業的磷系正極材料生產企業,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目前,開陽已形成年產磷酸鐵鋰20萬噸、磷酸鐵45萬噸、六氟磷酸鋰1萬噸的產能規模,實現了從傳統磷化工向新能源材料領域的成功跨越。

貴州安達科技的生產車間。
這一轉型的背后,是開陽縣圍繞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和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產基地的產業定位,始終堅持“工業立縣”戰略,確立了以發展基礎化工、精細磷氟化工、新能源電池材料為重點的現代化工產業發展方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延鏈、補鏈、強鏈上發力的結果。
“十四五”時期以來,開陽工業發展跑出了令人矚目的加速度,一串串躍動的數字背后,是產業結構優化與增長動能轉換的生動寫照。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從2021年的154.2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98.14億元,預計2025年達345億元,年均增速22.28%。更值得一提的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從2021年的40.36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103.02億元,預計2025年實現143億元,年均增速達37.2%,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三年增速超過20%。

磷酸鐵鋰產品。
這一系列數據不僅反映了量的增長,更體現了質的提升。工業對全縣經濟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規上工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從2020年的32.5%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68%,工業作為縣域經濟增長“主引擎”的地位日益凸顯,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效,正是開陽從資源依賴走向創新驅動、從單一磷化工邁向新能源全產業鏈轉型之路的最佳見證。
征程萬里風正勁!展望未來,開陽縣將堅定不移深化“富礦精開”,聚焦“四精”路徑,奮力打造全省新型工業化“排頭兵”,繼續在這片充滿“硒”望的熱土上,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圖/文 陳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