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腎結石術后5年復發率顯著降低
由貴州省人民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等單位合作完成的《腎結石新型防治藥物及微創關鍵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推廣》成果榮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項目主要完成人、貴州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江克華介紹,腎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幾類疾病之一,嚴重危害公眾健康。我國是全球三大泌尿系結石高發地區之一,而貴州更是國內結石的高發地區。

江克華在第三十一屆泌尿外科學術會議上發言。
每年約25%的腎結石患者需要手術治療,經皮腎鏡取石術是目前治療腎結石最常用的微創手術方式。但是,目前該技術的應用和普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療效。
另外,腎結石的形成機制尚未被完全闡明,導致藥物防治研究進展緩慢,預防效果不甚理想,術后5年內腎結石的復發率高達50%,給患者及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經濟負擔。

江克華用達芬奇機器人做手術。
“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調控腎結石疾病發生發展的新型關鍵生物分子和病理生理過程,為腎結石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和治療靶點。”江克華介紹,基于這些研究,研發并推廣了新型腎結石防治藥物,如植物多糖、草酸降解酶和酶化石?復合菌粉,有效預防了腎結石的復發,使5年內腎結石的復發率下降約18%,為腎結石的藥物防治提供新的選擇和思路。

工作中的江克華(右二)。
此外,建立腎結石微創治療的關鍵新技術,如末端可彎曲的柔性電子腎鏡、超聲造影引導精準穿刺等,提高手術的效率和安全性,減少了手術相關并發癥,助力患者快速康復。
在項目開展期間,技術推廣應用單位總體經皮腎鏡取石術的平均手術時間縮短了0.5小時,平均住院時間縮短了3天,術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發生率從21%下降到10%。

手術中的江克華。
“接下來,早期預防和精準治療仍是我們未來創新腎結石防治方法的核心。”江克華說,他們將積極對接國家“十五五”規劃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醫藥與生命科技戰略,以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號召,嘗試將影像組學、代謝組學、人工智能、3D打印技術、納米藥物與靶向治療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到腎結石的防治研究中,希望能讓腎結石從一個需要反復手術的“慢性病”,變成一個可通過精準醫療和生活方式管理有效控制甚至根治的疾病。(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