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區黃臘鄉:稻谷加工豐收忙 振興“稻”路米飄香
在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黃臘鄉的水稻加工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稻谷翻騰,一幅從田間到車間、從科技到煙火的現代糧食加工圖景正徐徐展開。
走進位于黃臘鄉的西秀區黔順米業現代化糧食加工生產車間,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金黃的稻谷沿著全封閉的傳送帶有序流轉,一粒粒金黃的稻谷經過清理、礱谷、碾米、色選、包裝等十余道工序,變身晶瑩剔透的大米。

西秀區黃臘鄉稻谷加工豐收忙。
黔順米業總經理陳錫貴:“我們公司年產達到7000噸左右,生產高峰期每天達到50噸左右,主要產品經銷貴州省各市區經銷商,主要品牌有小河灣、布依之稻、苗阿妹等系列產品。”
目前,企業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周邊多個村寨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由企業統一提供優質稻種,開展種植技術培訓,制定綠色種植標準。同時,公司對達標稻谷實行溢價收購,極大調動了農戶種糧積極性,真正實現了“種得好、賣得出、有收益”。
黔順米業總經理陳錫貴:“我們公司以發展訂單農業為主,優質水稻收購價格高于市場價0.2元,帶動當地農戶平均每戶增收3000元。”

西秀區黃臘鄉稻谷加工豐收忙。
當地種植戶、黔順米業員工陳漠雨:“我們家有十畝多田,自從和這個米廠簽訂了訂購合同后,就能把自己家里產的稻谷全部拿來賣給米廠。也是按照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我們農閑了就到米廠來上班,每個月也能保持收入。”
然而,在黃臘鄉機器轟鳴的現代化車間之外,另一間樸素的大米加工坊里,碾米機“咔嗒”作響加工著今年的新米。樸素的加工坊內藏著最真實的鄉村味道。

西秀區黃臘鄉稻谷加工豐收忙。
黃臘鄉小型加工坊老板班文祥:“這個機子是為了方便老百姓打米,因為黃臘的米質好、口感很好,打出來也清亮,每天打起來2000斤左右。”
從智能化生產線到家庭式米坊,黃臘鄉的稻谷加工呈現出“大中小并存、科技與傳統共生”的多元生態。大型加工廠通過訂單農業、品牌建設帶動產業升級,小作坊則以靈活服務守護鄉村生活發展,在這個豐收的季節,蒸騰著鄉村振興的煙火氣。(圖/文 楊若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