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劍河縣“六個化”推動林下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貴州省劍河縣立足資源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探索創新“種苗本地化、種植規范化、技術標準化、幫帶精準化、加工精深化、發展多元化”的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路徑,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種苗本地化,夯實產業根基。聯合貴州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等中藥材領域專家開展技術攻關,建立優質種苗資源庫,由國有平臺公司整合現有的育苗基地基礎設施,實施大棚育苗和林下育苗,選育抗病性強、藥用成分高的品種,為規?;N植提供優質種苗。目前,建成鉤藤、淫羊藿等優質種苗基地409畝。
種植規范化,打造道地品質。結合道地藥材種植標準,嚴格按照土壤、濕度、海拔等生長條件,因地制宜打造中藥材種植基地,結合生物特性采用“腐殖土覆蓋+遮陰控光”等技術,推廣“人工除草+生物抑草”等模式,從源頭管控林下中藥材種植質量。
技術標準化,創新技術模式。建立“淫羊藿科技小院”“鉤藤科技小院”,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體系,從種植到加工實現技術創新全覆蓋。種植端構建綠色防控體系,創新應用微生物藥肥和專用型生物菌劑,通過“抗病品種選育+生物農藥噴施+天敵昆蟲引入”三重手段,實現減肥減藥40%以上,葉腐病防治效果70%以上。加工端先對藥材進行鮮切加工,再通過標準化流程完成精深加工,既確保原料新鮮度,又提升產品附加值。
幫帶精準化,培育鄉土人才。編制印發《劍河縣林下中藥材種植技術規程》,依托科技特派團專家駐點指導,針對企業、合作社和種植戶的實際需求,重點圍繞撫育管理、科學施肥、精準灌溉、病蟲害蟲防治等關鍵環節提供“一對一”技術指導,并創新推行“1+N”幫帶機制,每村選取1名本土技術骨干開展種苗繁育、栽植、水肥管理等技能培訓,實現“種一片成一片,收一片富一片”。目前,累計培訓技術骨干1000余人次。
加工精深化,提升產品價值。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聯戶經營等多重發展模式,引進貴州京誠藥業有限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等20家藥企入駐工業園區,建立產地初加工車間5個,對當地采收的中藥材初品開展精深加工,制成片劑、顆粒、香囊等,產品暢銷國內外。目前,劍河中藥材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億元。
發展多元化,增強內生動力。積極探索生態建設與綠色經濟協同發展模式,創新實施林上發展碳匯、林中培育木材、林下種植中藥材“三位一體”的經營發展模式,不斷盤活林地資源,實現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目前,劍河實現碳匯收益80余萬元,成功交易貴州首張、黔東南首張林業碳票。(劍河縣委改革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