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三都:用實績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清晨的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云霧繚繞山間,層層梯田鑲嵌在群山之中。在中和鎮肉雞養殖基地里,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干部,正用略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與當地水族群眾討論著肉雞養殖技巧。
他叫譚輝杰,來自中央統戰部。2023年10月,他告別北京的辦公室,跨越千山萬水,來到這個水族自治縣掛職。兩年來,他扎根水鄉,以產業發展為筆,以教育人才為墨,以文化交融為卷,書寫了一份飽含深情的幫扶答卷。

譚輝杰赴畢節在全國工商聯旅游業商會2024春季會長辦公會議上推介三都文化旅游。
產業“造血” 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每年初夏,三都縣大河鎮早春蔬菜基地都會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豐收季,辣椒、四季豆、黃瓜、豇豆等各類蔬菜長勢喜人,群眾分散在田地間忙著采摘。2025年,三都全縣早春蔬菜產業預計總產量超18.8萬噸,綜合產值突破7億元,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
“現在我們辣椒豐收,客商都來田邊收,我們直接分好就在田邊賣了。每年要采摘一個多月,今年的辣椒品質都很好,價格也很好?!碑數剞r戶韋君全開心地說。
三都產業興旺的背后,總離不開多方力量的傾情幫扶。由中央統戰部選派至三都的幫扶干部譚輝杰,以其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和創新的思路,成為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人物。
自掛職以來,譚輝杰迅速轉變角色,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用腳步丈量民情。他深知,幫扶不是簡單的“輸血”,更重要的是培育可持續的“造血”能力。為此,他將調研摸底作為首要任務,與當地干部、企業家、農戶廣泛交流,精準把脈當地資源稟賦和發展瓶頸。
他積極扮演“產業紅娘”角色,協調爭取農業農村部產業項目資金1470萬元,助力中和鎮肉雞、大河鎮早春辣椒產業規?;l展,帶動農戶年均增收超4000元。大河鎮柳源村支書陸朝輝說:“以前我們都是各種各樣的,現在有了中央統戰部定點幫扶,我們村的辣椒種植戶可以統一種、統一賣,村民收入都增加了很多,都感謝掛職干部帶來的好項目?!?/p>
譚輝杰全力協助打造“貴州村馬”文旅IP,推動馬產業向縱深發展。協助三都縣和中國馬業協會達成戰略合作,引進最先進馬匹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就黔馬種質資源保護、馬匹購買、登記和馬匹護照、電子芯片辦理等關鍵環節簽署合作協議;2024年,組織網絡大V、達人宣傳“貴州村馬”,全網傳播超1億次。

譚輝杰察看寄宿制學校小學生床鋪被褥。
教育“扶智” 夯實長遠發展根基
在譚輝杰看來,拔除千年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教育是根本手段。
“到三都第二天,我就分別到縣城和鄉鎮幾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調研,我欣慰地看到隨著脫貧攻堅與教育振興戰略持續推進,山區教育面貌已煥然一新,但與大城市、發達地區相比,在教育資源質量、師資隊伍水平、教育設施設備、教育信息化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弊T輝杰說。
到三都開展幫扶,譚輝杰便化身成了“教育募捐員”,先后協調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實施“云上圖書館”項目,折合資金366萬元,把中華民族優秀電子圖書提供給全縣干部職工、教師和學生閱讀,共享中華民族“精神糧食”;引進北京猿力科技公司“斑馬百科”項目,寄送教學資源包價值1000萬元,惠及1058名學生,讓民族地區孩子享受發達地區先進教育資源;爭取363.05萬元中央統戰部專項資金,采購課桌椅、“班班通”等教學設施設備,通過改善教學設備,打通發達地區與幫扶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通道。
“這個新的‘班班通’在使用過程中學生接納度很高,因為它清晰度要比以前高,而且聯網以后,我們可以更好地從網絡上獲取我們想要的知識點并傳輸給學生,能更準確地向學生傳達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向?!比伎h鄉村教師王益鵬說。
“三都的未來在下一代,關鍵在干部。”譚輝杰創新性地將“人才培養”焦點對準本地干部,特別是鄉村振興和民生保障一線干部。他積極對接統一戰線各部門,搭建起人才交流“同心橋”,選派鎮(街道)干部赴北京、浙江等地參加專項學習培訓;組織基層一線工作人員、鄉村致富帶頭人赴沿海發達地區學習提升;協調醫療系統民族干部和鄉村醫生到暨南大學等深造。通過這些培育舉措,進一步夯實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智力根基。

譚輝杰到種植點了解早春辣椒生長情況。
文化“交融” 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掛職期間,譚輝杰不僅是幫扶者,更是水族文化的學習者與傳播者。他尊重當地習俗,學習水語,與水族同胞同慶端節,迅速從“外來干部”變成了“自家人”。
“在三都幫扶的日子里,我真正讀懂了‘中華民族’四個字的分量:它是水族馬尾繡里的漢族龍鳳紋樣,是怎雷古村寨中水、苗兩族300余年共生共長的動人篇章,是水族‘端節’‘卯節’長桌宴上各族同胞把酒言歡的團圓景象。”譚輝杰感慨地說。
三都民族文化豐富多彩,水族文化獨特絢麗,水族有著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和歷法,三都擁有5項國家級非遺和數十項省、州級非遺。為擦亮三都文化名片,推動水族特色民族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大交融,譚輝杰邀請北京拍攝團隊赴三都,拍攝紀錄片《源字中國》,并在其中植入水書非遺元素。協調“尋美貴州”組委會開展水族民族文化專題宣傳,邀請傳統文化領域抖音知名博主李右溪制作水書專題視頻,他希望通過借助新媒體,讓更多人了解水族文化這一中華文明孕育的“瑰寶”。
“我們是通過手機視頻了解到三都的,來這邊我特別喜歡這里的民族服飾,太漂亮了,每一件都像藝術品,讓我對民族文化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也感受到了三都縣人民的熱情與真誠。”游客張春燕說。

譚輝杰在縣非遺中心了解非遺文創銷售情況。
通過“走出去+迎進來”相結合的方式,譚輝杰積極組織本地企業攜帶水族馬尾繡、水書文字等赴廣州等地參展,邀請湖南、廣東、澳門等地嘉賓到三都參觀,推介非遺技藝,講述民族團結奮斗故事,推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從首都北京到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譚輝杰懷揣赤誠之心,他將幫扶責任扛在肩上,更將水鄉群眾冷暖安危時時掛在心頭,積極協調資源、引進項目,全力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以實際行動贏得水鄉人民廣泛贊譽,在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助力三都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作出突出貢獻。2025年9月,譚輝杰同志被授予“貴州省第九次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他的事跡是新時代干部擔當作為、促進民族團結的生動寫照。
譚輝杰的故事,是千千萬萬奮戰在民族地區一線幫扶干部的縮影。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換取民心,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干與擔當,為推進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發展寫下了最溫暖的注腳。(圖/文 陳明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