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清鎮醫共體:數智化織就健康保障網 便民紅利直達百姓身邊
在醫療服務領域,“看病難、跑腿多”曾是不少群眾面臨的痛點。如今,貴州省清鎮市以數智化為抓手,構建縣域醫共體模式,從網絡聯通、AI賦能、智慧服務到生態重構,多維度打破醫療服務壁壘,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將便民紅利切實送到百姓身邊。
縣鄉村三級聯網:數據跑路替代群眾跑腿
過去,村民“扛著片子跑縣城”看病的場景在清鎮已成歷史。現在搭建的縣鄉村三級醫療專網,實現了醫療數據的高效流轉與共享,徹底改變了傳統就醫模式。

黑泥哨村醫生用AI輔助診斷。張弘揚攝
截至目前,依托該專網已完成7.9萬例遠程影像診斷、12.2萬例遠程心電診斷,縣域內檢查檢驗結果互認3.9萬項次,累計為群眾節約費用68.37萬元。對于急性胸痛等急癥患者,這一網絡更成了“生命通道”——社區、鄉鎮醫院拍攝心電圖后,縣級醫院醫生可實時查看并判斷是否為心肌梗死,快速制定轉診或治療方案,為搶救爭取關鍵時間。
網絡背后,是清晰的數據傳輸鏈路與嚴密的安全防護。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信息科工作人員柏朝勇介紹,所有運營商光纖接入醫院通信間后分流至數據中心,鄉鎮、村級醫療機構的醫療數據均通過該中心傳輸,實現“村拍片、縣診斷”的實時聯動。同時,為保障患者數據安全,清鎮構建了全鏈條防護體系:所有醫療機構接入衛生專網并與互聯網物理隔離;基層計算機安裝殺毒軟件、部署防火墻;縣級醫院配備入侵檢測與態勢感知系統,醫療數據全程加密;數據中心通過多重軟硬件實時監控操作行為,從網絡、終端、系統等多個層面筑牢安全“防護墻”。
對群眾而言,數據聯網帶來的便利觸手可及。患者劉阿姨通過健康管理小程序,不僅能隨時查看2014年以來的就診記錄、今年每次隨訪的血壓值,在家自測的血壓數據還能與衛生室數據對比,醫生通過小程序即可全面掌握她的健康狀況,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AI賦能基層診室:醫生有“靠山”,村民就近看好病
“有了 AI 系統,診斷更準確,遇到復雜病例也不慌了。” 黑泥哨村衛生室醫生楊先蘭操作著AI醫療輔助系統,屏幕上實時彈出的病癥分析、用藥建議,讓她為患者診療時更有底氣。如今,清鎮鄉村兩級AI醫療輔助系統日均使用超500人次,在AI“專家助手”的助力下,基層門急診率從53.97%提升至57.34%,村民“家門口看好病”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清鎮市縣域醫療數據中心。張弘揚攝
AI不僅輔助診斷,還強化了上下級醫院的聯動。中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張小芳表示,通過系統可直接將患者的心電圖上傳至上級醫院,診斷精度更高,醫共體的融合性顯著增強。此前遇到復雜病例會猶豫,現在有AI規避誤診風險,村民對基層醫療的信任度也大幅提升。
數智化還簡化了轉診流程,為患者爭取時間。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付航介紹,基層遇到診治困難的患者,可通過信息化系統傳輸資料、開展視頻會診,縣級醫院能直接制定診療方案。若需轉診,線上即可協調床位,最快幾十分鐘就能完成從鄉鎮到縣城的轉診,既讓基層醫生有了“底氣”,也免去了村民來回奔波之苦。
智慧服務 + 慢病管理:看病更高效,健康有 “管家”
在清鎮市婦幼保健院,智慧服務正大幅提升就醫效率。“患者通過自助機可直接選擇就診科室、預約時間,用醫保卡繳費還能走統籌報銷,不用在窗口排長隊。” 該院工作人員周小蕓說。兒保科醫生胡麗娜補充,醫院提供自助機繳費、診間支付、手機小程序繳費及現金窗口等多元支付方式,有效分散人流,患者就醫等候時間較以往減少40%,如今公立醫院患者滿意度已達94.56%。

社區醫院心電圖實時上傳。張弘揚攝
對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數智化管理讓他們有了“專屬健康管家”。目前,清鎮高血壓、糖尿病規范管理率超96%,居民健康素養達43.63%,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1.76個百分點,人均期望壽命也從78.8歲提升至80.2歲。
“現在看病方便多了,一個月花幾塊錢就能在村衛生室開藥,醫生每次都會幫我量血壓,還會查看我手機里的血壓記錄,提醒我調整飲食。” 高血壓患者趙女士說,隨身可查的健康檔案讓醫生能隨時掌握她的健康情況,也讓她心里更踏實。
數智化重構醫療生態:資源下沉,紅利上浮
清鎮市縣域醫療數據中心的建成,打通了縣鄉村三級信息平臺,實現了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與資源共享,為醫共體“七統一”管理(人員調配、藥械管理等)提供了技術支撐,推動醫療生態全面重構。

中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張弘揚攝
“以前基層分院床位使用率只有 27%,現在提升到 79%;以前很多患者舍近求遠跑清鎮人民醫院,現在 92% 的人選擇在鄉鎮看病。” 清鎮市第一人民醫院信息科副科長鄢忠強指著數據中心界面介紹,數智化讓醫療資源調配更高效,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醫療數智化轉型的核心目標,是以數字化技術全面重構醫療服務體系。” 清鎮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主任袁鵬表示,數字化就像一座“橋梁”——在技術層面打通數據壁壘,在服務層面重塑醫患互動,在管理層面實現科學決策,最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沉到基層、健康紅利浮到百姓身邊,讓更多人享受到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張弘揚、鐘菁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