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賦能民族醫藥 傳承創新共促發展
首屆民族醫藥保護與創新發展學術交流大會在貴州民族大學舉行

近日,由中國民族醫藥協會、貴州民族大學主辦,貴州民族大學民族醫藥學院、民族學與歷史學學院、《貴州推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研究》課題組等單位共同承辦的“首屆民族醫藥保護與創新發展(2025年數智時代民族醫藥資源保護與利用)學術交流大會”在貴州民族大學舉行。會議以“數智賦能民族醫藥,傳承創新共促發展”為主題,搭建起高水平交流平臺,共同探討科技賦能民族醫藥發展的新路徑與新方法。
會議現場。
開幕式上,貴州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呂國富強調,傳統醫藥是人類文明成果,需代代守護、傳承精華,也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他期待與會專家以學術研討為紐帶,凝聚民族醫藥保護與創新發展的學術力量,讓古老智慧重煥生機,精準高效服務當代健康需求,為民族醫藥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服務國家大健康產業。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民委原副主任丹珠昂奔指出,民族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重要部分。其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既是科研工作,更是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及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內容。要提高對民族醫藥科學、社會、政治價值的認識,將民族醫藥文化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納入民族工作重點。立足“兩個大局”,擔當作為,推動民族醫藥在數智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雙方簽署校企合作協議。
中國民族醫藥協會會長、國家民委原專職委員李文亮表示,本次大會要發揮協會橋梁紐帶作用與高校人才、科研優勢,匯聚各方力量,搭建跨學科、領域、行業的交流合作平臺,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探討民族醫藥數字化保護、智能化研發、產業化應用的創新路徑,為探索數智時代民族醫藥發展新方向、新模式進行有益嘗試。
當天,貴州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一文教授與貴州宏宇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柴立,代表校企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主旨演講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葉祖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帶頭人龐宇舟等6位專家,分別以《人工智能與民族醫藥發展》《中藥新藥研發的新政策、新進展——中藥注冊新規定之解讀》《民族藥新藥開發的路徑與方法》《中國礦物藥資源》《貴州重點民族藥艾納香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近代以來貴州木姜子利用史略》為題,圍繞民族醫藥數智賦能、傳承創新展開交流研討。
分論壇現場。
大會還舉辦了2個分論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就民族醫藥如何適應時代變遷與需求,更好地傳承創新、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煥發蓬勃活力;如何把握數智時代機遇,推動民族醫藥在資源保護、研發創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動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保障各族人民健康、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長期以來,貴州民族大學高度重視民族醫藥傳承與創新。依托貴州豐富的民族醫藥資源,2006年成立藥學系,2019年在此基礎上組建民族醫藥學院。經過多年建設發展,學院在貴州民族藥種質資源保護、民族藥物化學、民族藥物抗結核新藥研發、民族醫藥文化保護等方面成果豐碩,建成國家民委貴州省少數民族醫藥資源開發與利用重點實驗室等平臺,逐步形成以科學實證、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創新藥物研發為特色的學科體系。貴州民族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學校將強化學科交叉,重點推進民族醫藥與大健康產業融合、高效獲取技術、文化數據庫建設等研究,深化與大數據、材料科學等多學科合作,全力推動貴州民族醫藥現代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模范省建設貢獻力量。 (圖/文 貴州民族大學民族醫藥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