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米坪鄉:泥池村“鄰里互助”繪就村民增收“好錢景”

金秋九月,玉米飄香。正午的陽光灑在連片的曬場上,把飽滿的玉米曬得黃澄澄的,風一吹,空氣里滿是清甜的糧食香。今年秋收,在開陽縣米坪鄉泥池村黨支部的牽頭下,村民們自發搭手收苞谷、脫粒、晾曬,再也沒了往年勞力不夠愁眉苦臉的模樣……
村民互助剝包谷。劉子毅攝
村民盧珍瓊家里就格外熱鬧,幾個年輕人挽著袖子,搶著拎最重的袋子;村支書劉子毅拿著鏟子不斷翻動著,玉米粒發出“嘩啦啦”的響聲;黨員王建蹲在院壩里調試脫粒機,汗珠從額頭滾落也不在意。“盧大姐,你家這幾畝苞谷,今天我們幾個人幫幫忙,保證給你收得干干凈凈!”
“往年收苞谷,我和老伴兒要忙上大半個月,遇到雨天還得擔心糧食發霉。”宋菊回憶,去年秋收時,老兩口從天亮忙到天黑,仍有大半苞谷堆在田坎上。夜里突然下起了大雨,塑料布沒蓋嚴實,好幾袋苞谷受潮發了霉,“那可是我們老兩口大半年的收成,我心疼得好幾晚沒睡好。”?
針對青年勞動力短缺的困境,泥池村黨支部根據實際情況推出“鄰里互助”機制。秋收前,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逐戶走訪,手里的“需求清單”記滿了細節:簡發碧家缺勞力、楊選明家地塊靠山腳要搶收、唐昌平家沒農機……同時梳理的“資源清單”也清清楚楚:王強會用脫粒機、劉強有空閑時間、陳朝中年輕力氣大……
村民們齊心打苞谷。劉子毅攝
“需求-資源”配對,互助的“對子”就成了——只需黨支部在村組微信群里喊一聲,大家拎著工具就來了,比自家干活還積極呢!截至目前,泥池村已通過“鄰里互助”機制幫助20余戶缺勞力家庭收完了玉米。
夕陽西下,劉東家的苞谷全收進了糧倉,金燦燦的玉米堆得冒了尖。他伸手摸了摸飽滿的玉米粒,又看了看身邊收拾工具的鄉親,眼眶微微發紅:“以前住得近卻不常來往,現在一起收苞谷、嘮家常,遞杯茶水、幫個小忙,感覺就像一家人。這苞谷再香,也比不上鄰里間的情分香;收成再甜,也比不上心里的暖意甜。”
晚風拂過,田埂上的身影漸漸遠去,唯有晾曬場上的玉米粒還映著余暉,而“鄰里互助”的暖意,早已融進泥池村的煙火氣里,成了這片土地上比豐收更珍貴的收獲!(胡曉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