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西:一條村路的“破繭重生”記

一個普通的周二早晨,貴州省黔西市甘棠鎮人大代表聯絡站早早地來了一位村民,剛坐到接訪桌旁,他就迫不及待地跟當天的接訪代表說起自己的訴求。每周二是甘棠鎮人大代表聯絡站的群眾接待日,之所以選在這天,是因為周二是當地“趕場日”,方便群眾順路來訪。同時,為了方便群眾,甘棠鎮還將臨街的兩個門面專門用作“人大代表聯絡站”。
8月20日,貴州省黔西市甘棠鎮大錫社區林角塘組,村民們紛紛加入施工隊一起修路。張晶攝
來訪者是甘棠鎮大錫社區林角塘的村民、鎮人大代表劉慶林,受村民們囑托,將村民們的“出行難事”向接訪的駐站代表蒙敏一一道來。據劉慶軍介紹,林角塘現有的村路修建于二十余年前,多年來受自然風化影響,路面逐漸坑洼不平,加上去年暴雨損毀,很多地方都已經露出了泥土面,雨天積水嚴重,晴天則塵土飛揚,不僅影響村民日常出行,尤其給老人、小孩的安全通行帶來隱患。希望能夠引起鎮黨委政府的重視,把進寨的道路重新修整一番。
2025年9月4日,貴州省黔西市甘棠鎮大錫社區林角塘修復好的道路。
聽著劉慶軍的話,接訪代表一邊認真記錄,一邊頻頻點頭。“老劉,你別急,路的事關系到大家的安全出行,要實地看看路的情況,再聽聽其他村民的想法。”
通過實地走訪,大錫社區林角塘幾十戶村民們圍塘建房,風景優美,寨子里村民們還種了50多畝獼猴桃,林角塘村民依托村內池塘和50多畝獼猴桃種植園,早有發展農家樂、果蔬采摘、池塘垂釣等鄉村旅游項目的想法,但因道路條件差,外來客商考察后均打消合作意向,村民的增收計劃一直難以推進。
2025年9月4日,貴州省黔西市甘棠鎮大錫社區林角塘修復好的道路。
摸清情況后,甘棠鎮人大主席團第一時間在聯絡站召開專題座談會,梳理村民訴求,形成《關于修復甘棠鎮大錫社區林角塘村破損道路的建議》,并迅速上報至市人大常委會。
建議得到黔西市人大常委會的認可,并爭取到了畢節市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專項資金項目的支持,整條路全部重鋪,路長1200米,寬3.5米,并新建5個加寬,部分路段修筑堡坎,項目資金45萬元,預計9月前可以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2025年9月4日,貴州省黔西市甘棠鎮大錫社區林角塘修復道路旁的垂釣池塘。張晶攝
獲得批復后,甘棠鎮鎮黨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成立工作小組,積極對接行業主管部門和交通局技術服務專業人員實地勘察、反復測量確定數據,編制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及圖紙,精準編制預算,經過意向公開、財評、備案、招標等階段確定施工方。并于2025年7月啟動修建,通過組織領導小組、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監理單位及時協調和處理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對項目實施全過程監督。
項目啟動那天,林角塘的村民們比過年還熱鬧。劉慶軍帶頭扛著鐵鍬來幫忙,“路是咱們自己的,多干點活心里踏實!”村民們也紛紛主動參與,幫著清理路邊雜物,寨子里老人們給施工隊送水送涼茶,原本需要30天的工期,在大家的合力配合下,20天就順利完工。
目前,該項目已實施完成并投入使用,為周邊55戶267人出行帶來便利,徹底解決了村民“雨天難行”的問題。
9月4日,貴州省黔西市甘棠鎮大錫社區林角塘修復好的道路。張晶攝
如今再走進林角塘,一條平整寬闊的水泥路從路口延伸到寨尾,陽光灑在路面上,映得路邊的果樹愈發鮮亮。村民們看著新修的路,臉上都樂開了花。劉慶軍笑著說:“現在出門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我跟幾個村民商量好了,還有10多天獼猴桃熟了,就把家里的院子收拾收拾,開個農家樂,搞魚塘垂釣、果園采摘,讓城里的客人來嘗嘗咱們的生態果,看看咱們林角塘的新模樣!”
自聯絡站成立以來,人大代表依托聯絡站與選民面對面,傾聽民聲、收集民意,將這里發展為群眾間的“民情中轉站”,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
“人大代表聯絡站就是為民服務的‘連心橋’,只有把村民的小事當成大事辦,才能真正暖到大家心坎里。這條小路修好了,不僅解決了‘出行難’,更給村里的發展鋪了路,這才是最實在的民生答卷。”甘棠鎮人大主席王進說。(張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