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稅惠賦能 繪就別樣好“豐”景
金秋時節,黔南大地碩果累累,處處一派好“豐”景。從“一對一”上門輔導到“云端相見”推送政策、“走進鄉間”提供服務,黔南州稅務部門把稅惠“春風”吹進收獲的季節,讓“便民辦稅春風”常吹常新,助力“秋食”“秋果”“秋葉”沁人味蕾、富農口袋。
稅務干部到永興蝦酸牛肉館宣傳稅收政策。
稅潤“老字號”,蝦酸飄出“鮮香味”
秋季,正是做蝦酸的好時節。涼爽的天氣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材料——蝦米的鮮活度,這種蝦米做出來的蝦酸比夏季更多一層鮮味,又臭又鮮的奇特口感讓食客更加“上頭”。
在獨山縣,作為“老字號”的永興蝦酸牛肉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80年,45年不變的本地老味道不僅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還吸引著外地食客紛紛前來打卡用餐。國慶節將至,永興蝦酸牛肉館迎來了一波波消費高峰,各色美食熱氣騰騰、人來人往喧鬧繁華,讓濃濃的節日味在這家老店中四散開來。
為幫助應對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商戶開票需求激增問題,稅務部門提前利用大數據做好發票增長量的分析研判,并派出青年業務骨干團隊,在節前主動走訪問需,現場輔導商戶網上辦理電子發票申領、發票增量等業務,確保商家在百忙之中發票不斷檔,稅務部門服務不斷線。
“臨近國慶節、中秋,訂餐需求增加,我們飯店發票使用量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多虧了稅務部門幫我們及時解決。”“稅務干部們手把手教我們網上辦稅,還經常上門為我們講解政策,有了方便高效的涉稅服務,我們就可以專心為客人提供美食服務了。”……在稅務部門的助力下,蝦酸行業的個體工商戶已經做好準備,信心十足地迎接節日的到來。

稅務干部上門輔導企業享受農產品初加工免稅政策。
稅惠賦能,刺梨變身“金果果”
秋風輕拂平塘縣通州鎮中星村,漫山遍野的刺梨果掛滿枝頭。村民王大伯正將剛采摘的刺梨果稱重裝車,臉上笑開了花:“以前這果子爛在山里沒人要,現在賣給黔味飄公司,1斤能賺1.5元,我家3畝地今年能增收2萬多元!”
王大伯口中的“黔味飄公司”,正是當地刺梨產業的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該公司帶動周邊155戶種植戶種植刺梨2000余畝,開發出刺梨原汁、果脯、飲料等特色產品,上半年銷售收入突破40萬元。
產業發展的背后,離不開稅務部門的“精準護航”。稅務部門聚焦該公司刺梨產業特點,依托稅收大數據分析需求,推出“政策找人”服務,上門輔導該公司精準申報農產品初加工免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據統計,該公司累計享受免稅收入29萬余元,減免稅費額15萬余元。節省下來的資金全部投入生產線升級和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讓小刺梨真正成了農戶的“致富果”。
“稅收優惠不僅緩解了收購鮮果、升級設備的資金壓力,更讓我們有底氣搞創新。低糖刺梨飲品就是最鮮活的例子!感謝稅務部門的精細服務!”黔味飄公司負責人彭玉英說。
便捷服務同樣讓企業點贊。“以前開收購發票要跑縣城,現在用電子稅務局手機操作,20噸鮮果的發票當天就能辦結!”黔味飄公司辦稅員韋先生介紹,稅務部門開通了刺梨產業“綠色通道”,針對收購旺季發票需求激增問題,提供“優先辦理、遠程輔導”。此外,針對公司線上銷售火爆的情況,稅務干部還專題輔導電商稅收政策,助力線上銷售額快速增長。
如今,“維C之王”的美名越來越響亮,黔南州稅務部門將持續聚焦特色農業產業需求,以更精準的政策落實、更智慧的服務舉措、更高效的風險防控,助力刺梨產業發展走得更穩。

稅務人員幫助貴州省國鵬盛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更正申報。
以稅惠茶,綠葉化作“金葉子”
茶園內,茶農們正熱火朝天地采收著秋茶。
“這些茶葉都是制作都勻毛尖和碧螺春等茶葉的主要原材料,現在,我們公司的茶產品已經走出大山,遠銷到四川、湖北等地。”貴州省國鵬盛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茶產業是三都縣特色支柱產業,既是農戶增收、鄉村振興的“富民引擎”,也是縣域農業產業化、品牌化的核心抓手。三都縣稅務局立足實際,以監管與服務為核心,為茶企注入發展動能。
貴州省國鵬盛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毛尖、碧螺春等優質茶葉產品。目前,公司已建成標準化茶園600余畝并租給周邊村戶,配套2條現代化加工生產線,年產茶葉20余噸。“2024年以來,公司享稅費優惠5.3萬元,全部用于茶園升級和設備更新。”財務負責人文薇說。這一發展成果直接帶動周邊豐樂、和平2個村寨100余名農戶增收,讓茶產業成為農戶穩定致富的重要依托。
為推動茶企業稅收紅利精準惠及經營主體,為地方經濟與鄉村振興獻力,稅務部門組建稅費服務隊,通過“上門核查+精準對接”服務,梳理企業全流程涉稅需求與風險。現場輔導企業解決“農產品進項稅額抵扣”等申報偏差問題,幫助企業完善《茶企財務規范化指引》,健全財務體系,助力實現企業提質增效與帶動農戶穩定增收的雙向共贏。
從個體到企業、從園區到產業,稅務服務的觸角正不斷延伸。黔南州稅務部門將以“政策溫度”提升“發展熱度”,以“精細服務”提升“產業質效”,堅持更精準的政策落實、更貼心的納稅服務、更智慧的監管護航,讓“便民辦稅春風”常吹常新,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源源不斷的“稅動力”。(文/圖 梁運雪、譚飛、楊靜、陳星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