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站上普法“C位”!貴陽:打造沉浸式模擬法庭 青春在法治陽光下向陽生長
立足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實際,以“青少年模擬法庭”為創新載體,整合“家庭+學校+司法+社會”多方資源,推動青少年從普法“旁觀者”變為站上普法“C位”……
針對未成年人普法中“你講我聽”傳統模式效能不足等問題,近年來,貴陽政法機關通過打造沉浸式體驗激活法治教育活力,顯著提升普法質效,為未成年人司法保護注入了新動能。
凝聚各方力量
據貴陽市委政法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楊兆帥介紹:“如何讓未成年人普法宣傳教育受歡迎、有實效,凝聚各方力量協同發力、探索創新是關鍵。我們將‘青少年模擬法庭’作為突破口,構建以市、縣兩級黨委政法委、司法局為統籌核心的‘司法+學校+家庭+社會’協同體系,實現從方案設計到落地執行的全流程閉環推進。”

貴陽市某中學“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現場。
司法機關發揮專業支撐作用,法院、檢察院提供全程業務指導,法官、檢察官在活動后開展針對性點評,結合真實法條解析案例,讓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司法莊嚴與權威。貴陽市律師協會統籌京師貴陽等8家律所組建專業服務團隊,律師提前進駐校園開展崗前培訓,從庭審流程、發言話術到角色定位進行手把手教學。學校負責篩選學生角色、提供場地保障,家長以觀眾身份全程參與,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此外,市文明辦、市婦聯、團委聯動開展“護蕾向陽”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市委網信辦將模擬法庭與未成年人網絡普法有機結合,提供多維度宣傳支持。
“看到青少年參與活動時的熱情與收獲,更堅定了我們投入專業資源助力法治教育的決心。”京師貴陽律師事務所主任李霞表示,律所將持續深耕青少年普法領域。
分齡定制案例
“通過角色扮演才真正明白,校園霸凌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違法行為。”學生肖錦霏的感慨,道出了貴陽“青少年模擬法庭”的實踐精髓——以精準化、場景化設計契合青少年認知特點。
在場地安排上,貴陽采取“固定+移動”模式,既組織學生走進法院、律所等專業場所,也將“移動法庭”搬進中小學課堂。截至目前,全市已開展70期模擬法庭活動,其中22期在律所舉辦,48所中小學迎來“校園法庭”,實現青少年“不出校門當主角”的普法便利。

學生通過抽簽選定角色。
案例選擇堅持“分齡定制”,針對10-18歲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生活場景與法律需求精準設計:面向小學生的案例聚焦“游戲大額充值退款”“校園物品損壞賠償”等身邊事;面向中學生的案例則圍繞“校園霸凌法律責任”“禁毒防線構建”“正當防衛界限”等重點問題,確保每個案例都可感可及。
活動流程注重“全真體驗”,學生通過抽簽確定角色后,需接受著裝規范、庭審發言等系統培訓。庭審結束后設置的法律知識問答、“學法之星”評選等環節,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熱情,讓嚴肅的法治教育變身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成長課堂。
法治浸潤人心
隨著“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的持續開展,法治意識正從校園向家庭、社會延伸,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應。
在青少年群體中,法治認知實現從“知”到“用”的跨越。9000余名參與過活動的學生不僅能明確“校園霸凌違法”等基礎法律常識,更掌握了“遇侵害找老師、報公安”等維權方法。多名扮演“被告人”的學生坦言,真切感受到“沖動的代價”,守法意識顯著增強。活動覆蓋學校的校園欺凌發生率明顯下降,學生主動報告糾紛的意識大幅提升。

“青少年模擬法庭”活動現場。
家長群體的法治觀念也發生轉變。5000余個觀摩家庭深刻認同“孩子犯錯家長需擔責”的理念,活動后有1000余組家長主動向律師咨詢家庭法治教育方法,“法治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成為共識。
“‘青少年模擬法庭’的探索將在貴陽成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長效機制,我們‘演繹’的‘案件’類型也將更為豐富,還會有更多‘小法官’敲響法槌,持續用青少年喜歡的方式,讓青春在法治陽光下向陽生長!”貴陽市司法局副局長唐明鴻說。(王家梁、胡特旗、朱彬彬、圖由貴陽市司法局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