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萬山:“組團式”幫扶繪就教育新圖景
在東西部協作的助力下,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錨定“引優提質”核心目標,以“師資、硬件、育人”三位一體的“組團式”幫扶模式,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幫扶教師馬躍民正在上課。
在銅仁市第二十九小學三年級(1)班的課堂上,東莞東城中心小學幫扶教師馬躍民正用朗朗上口的順口溜,講解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誰還記得要先怎么樣再怎么樣嗎?”問題拋出,教室里立刻舉起一片小手,學生們爭相分享答案,課堂氛圍熱烈而高效。
這份默契,僅用兩周便已形成。馬躍民不僅能叫出每個學生的名字,其細致的講解、鼓勵式的引導,更讓學生們深深著迷。“馬老師總讓我們互相討論,發言時一點都不緊張。”“我覺得馬老師很溫柔,像大朋友一樣,我們上課都很開心的。”學生龔韻穎和庾露晨說。

幫扶教師馬躍民正在上課。
這是馬躍民第二次踏上萬山的講臺。2023年,他在這里完成了一年的幫扶工作,盡管回到東莞,卻始終牽掛著萬山那群純真好學的孩子。今年8月,他主動請纓,再次奔赴這片教育熱土。“變化太大了!”重訪萬山時,馬躍民感慨道,如今學校師資充足,每門課程都有專業教師任教,學生的精神面貌更是煥然一新。
像馬躍民這樣的東莞幫扶教師,今年共有4名入駐銅仁市第二十九小學。他們帶著先進的教學理念,通過常態化教學研討、師徒結對等方式,為學校教師隊伍“傳經送寶”,推動本土教師業務能力穩步提升。

舞龍舞獅課堂。
“引優”之外,硬件升級同樣亮眼。依托粵黔共建示范校的契機,自2021年起,銅仁市第二十九小學累計獲得幫扶資金300余萬元,相繼建成圖書室、音樂舞蹈室、錄播室、美術室、書法室及校園電視臺等功能室,徹底改變了過去教學設施單一的局面。
硬件的完善,為學生全面發展插上了翅膀。書法室內,學生龍瑾萱已堅持練習兩年,“每天都來寫,看著自己的字越寫越好,特別有成就感”;醒獅社團里,學生李亞洲雖汗流浹背,卻眼神堅定,“和隊友們一起訓練、比賽,再累也值得”。
書法課堂。
“我們要讓幫扶資源真正‘落地生根’。”銅仁市第二十九小學校長劉桂敏表示,學校將持續做實教師結對幫扶,把東莞的優質教學經驗轉化為“校本資源”,實現教師能力的“本土化提升”。同時,學校還將重點打造醒獅社團等特色品牌,以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心靈,在豐富學生興趣的同時,助力每一個孩子在優質教育中遇見更好的自己。(圖/文 吳小玲、劉佳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