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團隊在貴州佛頂山發現溪泥甲科昆蟲新物種
近日,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陳祥盛教授團隊與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合作,在國際權威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上發表重要成果:在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溪泥甲科昆蟲新物種,正式命名為佛頂山寥溪泥甲(Zaitzevia fodingshanus Jiang & Chen, 2025)。

貴州佛頂山生態保護再傳捷報:科考團隊發現溪泥甲科昆蟲新物種。貴州大學供圖
溪泥甲是一類體型微小的甲蟲類群,體長范圍介于不足1毫米至1厘米之間,成蟲與幼蟲均為嚴格的水生生物。它們主要棲息于森林邊緣水質潔凈、溶解氧含量高的溪流環境中,以水中石塊、倒木表面滋生的藻類及植物碎屑為主要食物來源。由于溪泥甲對水質要求極為苛刻,對水環境變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被昆蟲學界和生態學界公認為理想的水質指示生物,其種群存在與繁盛直接反映所在水域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
此次新物種的發現源于2025年7月的綜合科學考察。科考隊在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扶堰片區的溪流中采集到該昆蟲標本,經細致觀測,其形態特征鮮明:體長不足3毫米,通體呈黑色并帶有金屬光澤,六足細長,觸角短而緊湊。研究團隊通過傳統形態分類學方法,結合對雄性外生殖器結構的精細比對分析,最終確認該物種為全球范圍內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種。根據動物命名規則,該物種由論文第一作者貴州大學在讀博士生姜日新及通訊作者貴州大學教授陳祥盛聯合命名,將其命名為佛頂山寥溪泥甲(Zaitzevia fodingshanus Jiang & Chen)。

貴州佛頂山生態保護再傳捷報:科考團隊發現溪泥甲科昆蟲新物種。貴州大學供圖
陳祥盛介紹,寥溪泥甲屬(Zaitzevia)在我國具有較高的物種多樣性,目前全國已記錄17種,但此前貴州省內尚未有該屬物種的分布記載。佛頂山寥溪泥甲的發現,不僅填補了貴州省寥溪泥甲屬分布的空白,進一步擴展了該屬在我國的地理分布范圍,豐富了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昆蟲物種多樣性,更重要的是,這一發現直觀印證了保護區內水環境質量優良、生態系統保護成效顯著,為區域生態保護成果提供了有力的生物證據。
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貴州省東北部,橫跨石阡、鎮遠、施秉三縣,總面積為15200公頃,海拔跨度從500米延伸至1869.3米,地形高差顯著。保護區內溝谷縱橫交錯,山勢陡峭險峻,植被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體,保存著較為完整的原生森林生態系統,為各類珍稀動植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棲息繁衍環境,是貴州東部重要的生物基因庫。

貴州佛頂山生態保護再傳捷報:科考團隊發現溪泥甲科昆蟲新物種。貴州大學供圖
此次新物種發現依托于“貴州佛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項目”。該項目由貴州大學昆蟲研究所陳祥盛教授牽頭,于2025年7月12日正式啟動,核心目標是系統調查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本底狀況,全面掌握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為保護區的功能區劃優化、科學化管理提供精準支撐,助力實現生態保護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協同推進。自項目啟動以來,研究團隊已開展多次系統性科學考察,累計采集一大批各類生物標本,相關的分類鑒定、分子生物學分析等研究工作正有序推進,后續有望涌現更多生物多樣性新發現。(江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