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破困局 養殖解民憂
貴州羅甸林業補助賦能群眾“零門檻”增收
近年來,貴州省羅甸縣依托326萬畝林地生態稟賦,以政策為支撐、企業為引擎,創新推出“政策補企業、企業扶群眾、群眾抓養殖”的合作模式,大力推進林下生態養殖產業發展,為群眾開辟了一條穩定增收渠道,推動農業增效與群眾增收同頻共振。
近日,筆者走進紅水河鎮沫村村林下養殖場看到,數萬只雞散養在連片的樹林中,有的低頭刨食林間雜草與昆蟲,有的相互追逐嬉戲,盡顯林下養殖的蓬勃生機。養殖戶羅世安正提著飼料袋給雞投食,并不時俯身查看雞的生長情況,一幅生動的“生態養殖圖”映入眼簾。
“林下養殖的好處非常多,不僅能節約飼料成本,而且增加了雞的活動范圍,雞的肉質更加鮮美,很受市場歡迎?!别B殖戶羅世安向筆者介紹道。

林下經濟養殖基地。
在農村,資金短缺、技術匱乏、抗風險能力弱,是制約群眾發展養殖產業的三大“硬骨頭”。常年在外務工的羅世安一直有返鄉發展林下養殖的想法,奈何因前期投入高、養殖技術缺乏,再加上市場風險較大,因此他遲遲不敢邁出“創業”第一步。
針對群眾發展痛點,羅甸縣林業局主動作為,將政策紅利精準投向產業關鍵環節,創新推出“林業補助企業+企業幫扶群眾”的發展模式,同時搭建技術服務體系,引導企業擴大合作覆蓋面,讓政策紅利精準覆蓋產業發展。
“我們積極謀劃林下經濟項目,通過農業產業補助、林業科技推廣及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吸引培育龍頭企業參與林下經濟,帶動散戶和小型經營主體提高林農收入?!绷_甸縣林業局林業規劃設計隊隊長楊萍說,在林業政策支持下,企業全額承擔了雞苗供應、飼料配送成本,并組建專業技術團隊,為群眾提供上門指導,從雞舍搭建、疫病防控到飼養管理,全程保駕護航,打消群眾的后顧之憂。

林下經濟養殖基地。
得益于林業政策加持,2019年,羅世安終于開啟了他的林下養殖之路。經過多年的潛心鉆研,羅世安不僅熟練掌握了日常飼喂、疫病防控等關鍵技術,更實實在在嘗到了增收的甜頭,實現了“顧家+賺錢”兩不誤。
“今年我一共養了23000只雞,一年下來收入在十二萬元左右。在家養殖非常適合我們,能照顧老人,比我們出去打工要強得多?!闭叻龀郑由狭_世安的勤奮努力,他蹚出了一條致富新路。
“我們作為企業既得到了產業補助,也減輕了不少負擔。目前,我們已累計獲得補助50萬元,這些資金也將會用到種苗培育和技術服務方面。”羅甸縣佳農牧業有限公司生產經理周世祥說。

佳農公司技術員查看農戶養殖情況。
政策紅利的層層傳遞,讓群眾發展養殖的門檻大幅降低。截至目前,該模式已覆蓋羅甸縣紅水河鎮、邊陽鎮、逢亭鎮等7個鄉鎮,合作帶動農戶30戶群眾實現養殖增收,年出欄70余萬羽商品肉雞,年實現產值4000余萬元,帶動400人以上的勞動創收。
近年來,羅甸縣堅持以生態為基、政策為引、企業為橋,讓林下養雞產業從“零星探索”邁向“規模發展”,既盤活了山林資源,又鼓起了群眾腰包。“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產業補助力度,鼓勵企業擴大合作覆蓋面,同時完善技術服務體系,讓更多群眾通過‘零投入’養殖實現穩定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睏钇颊f道,未來,隨著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將有更多農戶共享生態紅利,繪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圖/文 羅駿原、彭明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