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縣和溪鎮:“糧藥套種”助增收 青山“生金”惠民生

近年來,貴州省正安縣和溪鎮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探索“糧食作物+前胡”的“糧藥套種”模式,讓萬畝山地實現“一季雙收、一地多金”的同時,也保證了糧食生產安全,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生動實踐。
種植基地。
立足資源稟賦,和溪鎮科學推廣“玉米+前胡”“高粱+前胡”等套種模式,利用作物空間與生態互補優勢提升效益。據測算,套種模式較傳統單一種植,畝均增收超3000元,同時帶動耕地有機質含量提升12%、病蟲害發生率下降40%,實現“糧食安全”與“生態效益”雙贏。
“以前單種玉米,一畝地收入剛過千;現在套種前胡,算下來能多掙3000多塊!”和溪鎮杉木坪村種植大戶李文現蹲在田埂上,一邊察看前胡長勢,一邊算起增收賬。
2024年,全鎮前胡種植面積達10000畝,畝均產量穩定在900斤以上,該產業年產值可達4800萬元。
這一變化的背后,離不開返鄉能人李家華的帶動。2011年,在外從事藥材生意20余年的李家華帶著訂單回鄉,成立專業合作社,以“訂單種植”打消村民顧慮,開啟前胡規模化種植之路。
合作社。
為讓產業扎下根,鎮村兩級與合作社形成合力。杉木坪村以30萬元集體資金入股,建成1800平方米粗加工廠房和10條烘干線,年烘干能力達5000噸,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與合作社構建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
合作社創新“派單種植+兜底收購”模式,不僅提供技術指導,還免費上門收購,徹底解決農戶“銷售難”,增添了農戶發展產業的信心。
存儲車間。
截至目前,和溪鎮前胡特色中藥材種植已輻射帶動全縣15戶大戶、10000余戶散戶發展種植,面積超過4萬畝。僅和溪鎮就種植超10000畝。該產業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10000余人次,直接帶動3800余戶群眾增收,同時助力了村集體經濟增收,奏響了“產業強、集體壯、百姓富”的鄉村振興協奏曲。
從“荒山閑田”到“土地生金”,和溪鎮用“糧藥套種”的實踐證明,守好綠水青山、找準發展路徑、激活鄉土人才,就能讓綠水青山持續“生金”,奏響“產業強、集體壯、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樂章。(文/圖 楊媛媛、羅金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