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茶香跨越山海!東西部協作繪就普定茶產業振興新圖景
從珠江之畔到黔中腹地,一縷茶香跨越山海,譜寫著廣州市花都區與貴州省普定縣攜手共進的動人篇章。自建立東西部協作關系以來,兩地以茶為媒、以協作為橋,將普定的生態茶資源與花都的資金、技術優勢深度融合,在一片綠葉上激活產業潛能,推動普定茶產業煥發蓬勃生機。

普定茶產業。
產業振興,基礎先行。在東西部協作的春風中,普定茶產業發展的“筋骨”首先被強韌起來。援建的普定茶產業展示中心,讓普定好茶“被看見”,沿著起伏茶山蜿蜒伸展的輕型單軌,有效降低茶企勞務成本。這“一靜一動”的投入,筑牢了產業發展的硬件基石。
據粵黔協作工作隊安順工作組普定小組組員、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鄧飛介紹,自2021年廣州市花都區與普定縣聯手進行粵黔合作以來,緊緊圍繞普定縣一大一小、一果一葉的產業發展目標,積極助力朵貝茶品牌打造。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資金600萬元左右建設了普定茶產業展示中心,投入480萬元對產業區道路及茶農反映的運輸不便問題鋪設了輕型單軌。

普定茶產業。
從春到夏,穿洞街道靛山村的生態茶山之上始終綠意盎然。這片生機勃勃的景象,背后正是東西部協作帶來的顯著變化。從事茶產業16年的姚春雷感嘆道,累計超200萬元項目資金幫扶,讓茶企在加工環節實現了蝶變,而“走出去”的機會和專業的技術培訓更是讓他們受益良多。

村民采摘茶葉。
“2022年我們獲得了一些茶葉加工提質增效的項目,120多萬元的茶葉設備提升了我們加工的能力,除能夠高產高效外,茶葉品質得到提升,標準化程度也更高。”貴州省茗之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姚春雷坦言,花都對茶產業幫扶確實很大,在“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這些關鍵節點,都會得到來自花都相關部門的邀請,有了學習和農產品展示的機會。

收購茶青。
在普定,茶葉早已不是簡單的農作物,而是農戶的“致富葉”。每年春茶采摘季,靛山村的茶山便成了最熱鬧的地方。今年,當地3家茶企在春茶季創下近1000萬元產值,其中40%作為勞務費直接發放到工人手中。“今年我們村3家企業春茶采摘季用工量最高峰超過1000人次,我們村產值接近1000萬元,今年高峰期我們在交通局申請了6輛大巴車,從附近的鄰村把一些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全部組織到山上來采茶,每年我們村僅春茶采摘季用工量就接近5萬人次。”姚春雷說。
而“我在貴州有個園”認購活動的開展,讓茶農的收入有了“長效保障”,2024年11月份以來,僅靛山村就有16家來自花都的愛心企業認購26畝茶園,直接為25戶農戶帶來戶均1萬元的增收,更為茶企產業鏈延伸帶來了更多可能。

茶葉加工設備。
“下一步,在茶產業的發展上進一步健全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利用粵黔協作的優勢,一方面積極組織當地的茶葉協會、茶企到廣東省參加廣博會、茶文化交流節等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我在貴州有個園活動’邀請廣東的優秀企業家和客戶上茶山、做茶農、炒春茶、品茶香,通過內引外聯帶動朵貝茶的銷量,提升朵貝茶的品牌效應,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鄧飛說。
如今的普定茶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截至2024年底,全縣采摘鮮葉6279.04噸,加工干茶1569.76噸,實現產值2.36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縣域支柱產業之一。而這杯“協作茶”的故事,還在繼續書寫。(文/圖 何召、林倚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