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浪”翻涌!貴州仁懷:高粱豐收季拉開大幕

秋風掠過山野
36萬畝高粱
正把大地染成喜慶的紅色
沉甸甸的高粱穗紅似火
風過時連片“紅浪”翻涌
藏不住的豐收從田埂間漫出來
貴州省仁懷市的高粱采收季
正帶著酒香拉開大幕
高粱紅似火。
走進美酒河鎮兩江村的高粱地
飽滿的穗頭把高粱壓彎了腰
村民們挽著袖子握起鐮刀
割穗、捆扎、搬運的身影在“紅浪”里穿梭
鐮刀與秸稈的摩擦聲混著歡笑聲
織成最鮮活的豐收序曲
搬運的身影在“紅浪”里穿梭。
“今年畝產700多斤
你看這顆粒,又大又飽滿
真是實打實的好年成!”
村民陳長秀抹了把額頭的汗
雙手拿起沉甸甸的高粱穗
眼角眉梢都帶著豐收的笑意
豐收的笑意。
作為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
這里的高粱
是醬酒釀造的“第一車間”
對仁懷人來說
這抹紅不只是糧食
更是鼓起腰包的“金疙瘩”
顆粒又大又飽滿。
“5畝地能收4000多斤
按酒廠訂單價5.6元/斤計算
能賣2萬多元!”
村民劉廷貴算起賬來眉眼帶笑
這紅彤彤的穗子
早成了看得見的希望
眉眼帶笑。
在長崗鎮茅坡村
豐收的打開方式已悄然升級
連片高粱地里不見密密麻麻的農民
取而代之的
是轟鳴的收割機在田間穿梭
轟鳴的收割機在田間穿梭。
農機手穩穩把控時速
既能減少籽粒掉落
又能一氣呵成完成收割脫粒
收完一壟就及時清理割刀
確保下一段作業順暢高效
脫粒。
“以前全靠人工
一個人一天頂多收3分地
現在機械化作業
一臺收割機一天能收20畝
算下來能省3000多元!”
種了多年高粱的羅吉英感慨道
高粱紅啦。
如今,茅坡村88%的土地實現宜機化
農機合作社統籌的11臺收割機
8臺犁土機和6臺烘干機
讓栽種到收割全程機械化
全村6000余畝高粱計劃8月底前收完
預計產量400萬斤、產值2000萬元
380多戶農戶戶均能增收3.6萬元以上
收割全程機械化。
這些天
茅壩鎮安良村高粱地里
同樣是一派豐收景象
農機手駕駛的聯合收割機
能將高粱損耗率控制在3%以下
一次性完成采收脫粒
機械化收割。
“80多畝地
4臺機器一天就收完
再也不愁忙不過來了!”
效率高得讓村民楊元敏笑開了花
笑開了花。
今年
安良村4110畝高粱訂單
覆蓋了全村562戶
技術輔導
↓
農機調配
↓
對接收購企業
全鏈條保障
讓“戶戶參與、人人受益”成了現實
機械化收割。
從鐮刀飛舞到機械轟鳴
仁懷的高粱產業早已搭上現代化快車
全市統籌配備的94臺收割機、42臺拖拉機
84臺烘干機和27臺輕選機
構建起從收割、轉運到烘干精選的
全鏈條機械化體系
不僅讓采收效率大幅提升
更守住了“顆粒歸倉”和品質保障的底線
高粱產業搭上現代化快車。
據統計
今年仁懷高粱預計總產量達9萬噸
總產值超8億元
能讓5萬多戶農戶的腰包更鼓
這紅彤彤的豐收背后
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轉型的生動實踐
更是世界醬香白酒核心產區
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堅實步伐
紅彤彤的豐收。
每一粒高粱被珍視
每一份辛勞有回報
這片土地上的豐收故事
還在繼續書寫
……
(圖/文 涂順菊、蒲鑫鑫、雷貴長、宋遲、任倩、趙宇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