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生態守護見成效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清晨,印江自治縣板溪鎮渠溝村的朝陽水庫云霧繚繞,水面如鏡。一群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鴛鴦時而掠過水面激起層層漣漪,時而在岸邊枝頭梳理羽毛,與周邊的青山綠水構成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護林員任強沿著水庫巡護,不時向村民們叮囑:“鄉親們,嚴禁上山盜獵盜伐。尤其是這些鴛鴦,大家要保護,一定不能傷害。”
這樣和諧的場景,是印江近年來野生動植物保護成效的生動寫照。據水庫巡管員和護林隊長期觀測,今年前來朝陽水庫棲息的鴛鴦種群數量突破100只,達到近十年來峰值,較十年前增長超5倍。
“鴛鴦對棲息地環境要求極高,水質、食物、生態安全缺一不可。” 板溪鎮林業環保站負責人吳宇介紹,為給鴛鴦營造良好家園,當地嚴格落實林長制和湖庫管理制度,對棲息地周邊實施封山育林,組織護林員常態化巡護,同時通過入戶宣傳,讓保護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的朝陽水庫,經過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生態修復工程,水質持續優化,魚類資源日益豐富,吸引了眾多鴛鴦在此停留、棲息。
在新寨鎮新坪村高家山,另一番生態盛景同樣令人贊嘆。山梁之上,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南方紅豆杉群傲然挺立,樹干通直如柱,樹冠繁茂如蓋,在林海中盡顯 “鶴立雞群” 的偉岸身姿。護林員吳宗興正仔細檢查樹苗生長情況,他輕撫著一株幼苗說:“南方紅豆杉生長條件苛刻、生長速度緩慢,但咱們這片山梁的土壤和氣候特別適合它們。目前僅10厘米至20厘米的南方紅豆杉就有二三十棵,山梁各處更是遍布幼苗,村民們都把它們當成‘寶貝’呵護。”
近年來,印江自治縣嚴格落實林長制、河長制,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生態廊道和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對珍稀樹種、古樹進行掛牌保護,護林員廣泛宣傳引導,定期不定期對野生動植物進行巡查防治,持續加大對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力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植物種群數量逐年增多。
“野生動植物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它們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印江自治縣林業局林政資源管理站負責人潘明發表示,下一步將從強化巡護監管、深化宣傳教育、提升收容救助能力、加強聯合執法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完善保護機制,推動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在印江大地越繪越美。(印江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